苏北老乡“将爷”除夕夜写了一篇《凤凰男春节回乡,县城宾馆成了妻子们的集中营》文章,引得共鸣无数,大意是,很多像他一样的“凤凰男”,娶了“孔雀女”,每年回家过年,都要面对回乡困局,“都是奔突于父母与妻子的二地——父母在乡下老屋,妻子在县城宾馆。” 我感同身受,虽然老婆并算不上“孔雀女”。 每次春节回家,思乡心切的我甘之如饴,老婆孩子总是各种不乐意,次数多了,我便不再强求她们和我一起回来了。 家乡冬天寒冷,生活起居各种不便,她们对家乡没感情,不像我熟悉这里的一切,可以包容这里的一切。 看到邻里的串门,翻来覆去聊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她们觉得没意思,我听得饶有兴趣。 来访亲友的觥筹交错,举杯畅饮,喝点蔫酒,面对满桌子的凉菜,她们觉得没意思。 看到街里土不土,洋不洋的商品,间或有假冒伪劣的,她们觉得太俗,我却觉得进步很大,快做到价廉物美了。 街里锅饼摊子刚出炉的锅饼,她们觉得有点脏,我觉得经过高温烘烤的,比城里肯德基、麦当劳的好吃。 对于老家拌馅子、包饺子的方式,她们也觉得不习惯,可我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已经习惯了春节家里的饺子味道。 有一年,孩子跟着回去7天,前面6天没有大便,实在拉不出,而在城里是每天都拉的,看着他的饮食规律被打乱,脸色开始发黄,也是担心,好在第7天终于拉出来了,否则只能上手段了。 家里的生活环境,较之几十年前,已经有了较大改善,比如马桶、浴室、空调、取暖器,甚至院子 也经过了彻底的翻新、打了水泥地坪,还修建了小花园,她们还是不习惯。 看到她们,想起了乡土情结浓厚的台湾大舅,偌大年纪返乡了5次,而台湾的儿女们没有一次跟他来的,因为她们对这片土地没感情,不愿回来。 还想到了新疆的岳父和两个舅哥,新疆岳父往返梁山老家,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可两个舅哥一次都没去过,因为对梁山没感情,已经预想了回到“父亲老家”的各种不便,索性不回来了。 对于老家这片土地的感情,强求不来,等我们这批70、80后的“凤凰男”老去后,下一代的孩子和故乡的感情势必彻底的撕裂。 我们眼里的故乡,只是他们眼里“父亲的老家”,一个简单的符号而已。 尊重她们的选择,也给自己的心灵放几天假,回到这个从小长到大的地方。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曾陪我一起长大,我能在时光的变迁中感受到他们的生命和温度。 故乡在老去,我们也在与之俱老,等我们终究回不来了,故乡便成了文字上的回忆。 所以,能回来,还是多回来几次;老婆孩子,不愿回来,那就随她们吧,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欢喜。
广东人的过年应该有被这样支配过
【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