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主席的母校被取缔,毛主席怒道:简直是胡闹   1950年冬,毛主席的故

一个趣知史 2025-01-31 17:42:13

建国后,毛主席的母校被取缔,毛主席怒道:简直是胡闹   1950年冬,毛主席的故友之子到北京专门拜访了他,对于张峻明的到来,毛主席非常高兴,同时他也对此感到疑惑。   要知道,毛主席以前很多认识的人都知道,他当时事务繁忙,因此也不怎么去拜访打扰。张峻明远道而来,也自然不可能只是叙旧。   “峻明过来一定有什么事跟我说,你尽管说出来,不要担心别的。”毛主席看出张峻明眉目之间的愤慨和焦虑,他主动问了起来。   “主席,我们这些事,本来真是不想打扰您。但是,我现在担任东山初中的校长,不得不为学校做打算。”张峻明说:“东山学校,在土改中被上面取缔了!”   “什么!?”毛主席听后十分震惊,他转瞬间就理顺了事情的原委。他之前在东山高等小学堂上过学,自然知道学校的历史沿革,也清楚学校是乡绅出资建立的私立学校。   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基层干部真的不顾实际,不看学校的性质究竟是在压榨民脂民膏,还是真的在教书育人,就这么简单粗暴地取缔了。更何况,东山学校教出来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无数人才都在其中学习,其桃李天下的功绩还不足以让干部慎重相待吗?   事实上,毛主席这段时间以来已经收到过很多抗议。都是因为土改政策实施过程中,干部过于将政策条令“奉为圭臬”,又对背景成分过于忌讳,不敢有半分调整,不考虑实际情况,以至于将一些好的东西一竿子达成了“封建”“剥削”。   东山初级中学也是如此情况。因为学校有大量田产,按照土改规定,也归为需要没收之列。然而干部们不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不去调查学校的风评,单单只看田产就将之定性为封建剥削,认为其私立学校也应当取缔。   张峻明详细说明了取缔情况:“私立的东山学校迁往湘乡县女校,与之合并。原本的东山校址会被师范学校入驻,小学也会迁到别的地方附属改名。主席,我们也知道土改政策是好的,可是东山学校并无错处,难道因为是私立的就要就此消失吗?”   毛主席站起身,他对张峻明说:“这件事归湘乡县管理,我不知具体情况也无法前往,不好直接下令。峻明,你回去之后和政府反映,让他们去调查、去解决这件事。”   张峻明回去反馈后,政府也立马去调查实情。   他们发现,东山学校前身是东山精舍,是清光绪年间由湘乡籍的刘锦棠带头捐款倡导修建,靠募捐建成,一直在进行新式教育,为救亡图存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型人才。后来,这所学校改名叫“东山书院”,又改名叫“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因为学校教育很好,在附近一直是大家的首选学校。   东山学校历史悠久,学风清正,明明是一个好学校,怎么就这样被取缔了?当地政府看着调查结果,也非常震惊,然而事情已成定局,仅凭地方的力量并不能“拨乱反正”,他们将这件事报给了省里。   最后,在1951年8月,湖南省文教厅发去指示,表示中央已经拨款,同时还会派同志协助组织恢复东山小学筹备委员会,开始修葺重建工作。尽快将原东山小学迁回东山学院,争取早日开学。   然而时间太赶,9月份正常开学是不大可能了。大家一起努力了半年,终于在次年春天让东山小学开课了。然而这也只是重建了小学部,之后东山学校才慢慢根据发展形势需要,建立起初中、高中部。   毛主席在此期间虽然远在北京,却十分关心母校的重建和发展,还一直惦记着母校师生希望给母校题写校名,但在1958年给湘潭大学题写校名时才得以实现。   东山学校因为土改政策的偏误差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全国也有很多地方因为“一刀切”而饱受折磨。毛主席非常重视此事,之后专门调查并主张土改政策应适应当地情况。   这所屡经波折的学校提供给很多人以全新的教育和知识,为他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后来的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烈士毛泽覃等诸多仁人志士从这里始。毛主席年少时在这里求学,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学风给了毛主席很大的熏陶。   当时毛主席差点都没进去学校,他错过了学校的开学。当时的校长李元甫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发现毛主席的才能后直接将他安排到了学校学习,后来还将毛主席推荐到了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就读。   毛主席曾说:“如果没有东山学校,我可能到不了长沙,也出不了韶山冲。”可见,东山学校在他的人生中有多么重要。   至今,东山书院原址依旧保存完好,还有“毛泽东在东山纪念馆”开设其中,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影响着一个个来到这里的人。

0 阅读:71
一个趣知史

一个趣知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