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辛纳的有趣统计。在他成为费纳之后,第三位整场大满贯男单决赛未出破发点的冠军之后,大数据网站tennisabstract上出了一篇分析文章,统计辛纳在 澳网2025 决赛中,不同比分下的一发速度。结果显示,每当发球局小分落后或是陷入胶着时,辛纳的一发就会提速。五个最快的平均时速里,有四个发生在15-30、40-40、0-15、30-30的关键节点,只有40-15是例外。相比于发球局开始阶段或是小分领先阶段,提速幅度明显。
这份统计可以让我们一窥辛纳的隐形档位。15-30、30-30、40-40时的发球提速,就是他全场没有让兹维列夫拿到破发点的关键所在。这个战术真正可怕的地方不在于球速本身,而在于分与分之间的速度差。如果辛纳每一分都发到121英里的档位,这个速度对于如今的顶尖球员来说并不难接。恰恰是在非关键分上发一些慢速球作为铺垫,关键时刻敢提速而且能提速,才会出奇制胜。
我想起去年辛纳一段关于他如何提高抢七胜率的采访(),同样是利用非关键分去构建比赛,帮助关键时刻提升表现。再次感慨,这个23岁的年轻人的网球体系,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度。前些天看评论区,很多人说辛纳的网球好像看不出厉害在哪里,倒也没错,辛纳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藏在隐形档位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