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法国迅速投降是不是正确决策? 马后炮来说,是的!一战的惨痛教训是法国挥之不去的阴影。几百万法国青年的牺牲换来的,不是预想中的德国解体和欧洲大陆的领导地位,而是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极力阻止法国进一步削弱德国。 这种“卸磨杀驴”的滋味,让法国对再次与德国开战的热情骤减。不到二十年,德国卷土重来,换做你是法国人,你还会像一战那样充满斗志、不惜一切代价地与德国死磕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更重要的是,法国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态势使其在面对德军闪电战时显得异常脆弱。缺少足够的战略纵深,意味着法国几乎没有周旋的余地。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苏德战争。苏联虽然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甚至超过百万军队被俘,但广袤的国土为其提供了战略缓冲,可以以空间换时间,最终拖垮德军。 如果把法国和苏联的处境互换,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法国即使拥有千万大军,也会因为缺乏战略纵深而不得不投降;而苏联即使处于法国的位置,凭借其广阔的战略纵深,也有可能坚持抵抗。 从伤亡数字的对比中,我们也能看出迅速投降对法国的意义。法国战役中,法军伤亡和被俘人数超过两百万,而德军伤亡不到二十万。 苏德战争中,苏联军民死亡人数高达千万,德军也付出了四百万士兵阵亡的代价。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恰恰印证了法国迅速投降的“合理性”。与其拼死抵抗,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不如保存实力,以待时机。 战后,法国虽然经历了被占领的屈辱,但本土并未遭受大规模的破坏,工业基础和社会结构得以相对完整地保留,甚至还保住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最终,法国以战胜国的身份跻身联合国五常之列。
二战中法国迅速投降是不是正确决策? 马后炮来说,是的!一战的惨痛教训是法国挥之不
指尖花凉的
2025-01-31 14:31:33
0
阅读:74
用户98xxx48
如果不是美国下场救了欧州,现在就没法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