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二天,深夜。来了一位便血三次的女性,总量约在七八百毫升。检查完建议住院,患者拒绝,说是要过年。我说身体健康了那天不是过年?患者说,不行,过年总是要忙一忙的。我说,离开你地球就不转了?不治病,过什么年? 这不搞笑呢吗?每年一到春节,医院就变成了“春节特供版社会缩影”。什么“命都快没了,还要回家过年”的执念,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过年图的是团圆、热闹,可问题是,拼个命把自己折腾到医院,然后再团圆,那这算是啥逻辑? 这种现象不是个例,背后是一种集体心理。对很多人来说,春节不仅是节日,更是一种“社交仪式感”。身体病了可以躺,面子病了却不行。家里人等你张罗、邻里亲戚盼你出现,哪怕是抱着吊瓶也要撑着“人情场”。归根到底,这种执念其实是文化传统和社会压力的合谋产物。 不过文化不是不能变的。过去是“千里共婵娟”,现在视频通话也挺香;过去是“鞭炮齐鸣”,现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样的,过年该有个先决条件:人得好好活着才行。命都快没了,谁忙得动年夜饭?春节可以等,健康和命却等不了。 所以,咱也不是说不让大家过年,但别让“过年”变成一个绑架自己的理由。健康第一,才有年年好年。命没了,节日再热闹也跟你无关了。
过年前二天,深夜。来了一位便血三次的女性,总量约在七八百毫升。检查完建议住院,患
錢于晋
2025-01-31 13:33:26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