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是懂意想不到的 《蛟龙行动》全片146分钟,个人体感有120分钟都是动作场面,几乎全程不是在打,就是在打的路上。
对于战争片、动作片、大场面爱好者,看《蛟龙行动》一部,绝对能顶过去五部,并且这些动作戏还做到了场场充满新意,近未来设定很好的平衡了影片的大部分时间的真实感,和部分装备、设定上的科幻感。
虽然已经有心理预期,看完我还是忍不住感慨,国产重工业大片在制作层面仍在不断进步,《蛟龙行动》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类型开拓,核潜艇这一大国重器带给我的持续性新鲜感和震撼感实在太足了。
林超贤导演一如既往擅长呈现动作场面的戏剧性、残酷性。华语战争片,在林超贤手中以前进六的超高速再次跨越式冲进了一片蓝海。
与系列前作《红海行动》一样,《蛟龙行动》也妥妥是一部群像电影,着墨塑造的角色粗略统计也得有十几人。
近两个半小时的片长看似不短,实际上节奏极为高效紧凑,每个角色都得在极有限的戏份之内,表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并且每一个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英勇和牺牲,胜利与代价,韩骁意外捅出的一刀,曹弘浪一句“别催!”《蛟龙行动》真正动人的,正是那些能嗅到真实人味儿的时刻,林超贤是懂出其不意的。
回味起来,影片中有太多因为叙事效率极高而一带而过的有趣细节,在视觉上《蛟龙行动》的设计与动作设计一样充沛、丰富。
比如为了观众能更好分辨海底狭小封闭的每一个空间场景,影片在不同的潜艇、舱室、基地都使用了极具辨识度的灯光,色彩各异的灯光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剧情发生在哪里,并且还有效烘托了相应氛围,增加了科技感。
片中还出现了好多让我完全想不到是如何拍出的镜头,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比如一颗抛出的手雷,镜头仿佛漂浮在空中一样完全同步跟拍,手雷在空中自如旋转完全不影响镜头,而且手雷一直是全身出镜,意味着摄像机并不是固定在了手雷上,这就让摄像机与运动轨迹不可预测的手雷完全同步,显得更加不可思议了。
我真的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影片中许多类似镜头是怎么完成的,有没有懂行的大佬可以和我讲一下? 蛇来运转春节档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