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避坑指南:别让读者的注意力“迷路”,自己也很累,即便是为了水字数凑数。
在小说创作的广袤天地里,每一位初学者都怀揣着梦想,渴望用文字搭建起一个独特的世界,吸引读者沉浸其中。但在这条逐梦之路上,有一个极易踏入的陷阱,那便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过度铺陈,白白浪费读者的注意力。
初涉写作时,我们常常满脑子都是新奇的想法,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股脑儿倒给读者。看到一段优美的风景,或是想到一个有趣却和主线关联不大的情节,就忍不住大书特书。
就像我刚开始创作时,笔下的主人公出门去完成一项重要任务,本应直奔主题,可我却被路边的一场热闹集市吸引,洋洋洒洒地描述起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熙熙攘攘的人群。几百字过去,主人公还没迈出集市,任务更是毫无进展。
当时的我觉得这些细节生动有趣,能为故事增添生活气息,可当我回头审视,才发现这一大段内容就像横在故事中间的绊脚石,硬生生地打断了情节的流畅性。
过度描述非重要情节或环境,会让读者陷入迷茫。读者翻开小说,是带着对故事核心的期待而来,他们渴望知道主角如何克服困难、命运将如何转折。而过多无关的描述,就像在一条本应清晰的道路上设置了无数个岔路口,读者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难以聚焦到故事的关键之处。当他们在冗长的、与主线无关的文字中艰难跋涉时,耐心也会一点点消磨殆尽,最终可能选择跳过这些内容,甚至直接放弃阅读。这无疑是对创作者心血的巨大辜负。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简洁明快地过渡,迅速切入主题才是王道。以经典小说《老人与海》为例,海明威在描写老人出海的场景时,没有过多渲染海上日出的绚丽、海浪的形态变化,而是用简洁有力的笔触,直接让老人与大海、与大马林鱼展开较量。
他用“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这样精炼的语句,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老人饱经沧桑的形象,然后迅速将故事推进到老人与鱼的惊心动魄的搏斗中。读者一下子就被紧张的情节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老人的冒险之旅中。
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明确故事的核心目标,哪些内容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哪些只是锦上添花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在创作过程中,每当想要加入一段描述时,都要问问自己:这对故事的发展有直接帮助吗?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或情节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果断舍弃。
在小说创作的道路上,学会克制表达欲,不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是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只有让故事紧凑、情节连贯,才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引领他们在我们构建的奇幻世界中畅快遨游,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