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网友,今天老胡要聊一件有意思的事。听说有个叫“猫猫狗狗白桦林”的微信群,过年期间本该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黄金时段,可群里一帮年轻人偏偏“剑走偏锋”——既不忙着相亲找对象,也不交流年夜饭手艺,反倒热火朝天地讨论“男同梗”“金姐语录”,甚至把群聊变成了网络亚文化的“狂欢现场”。这事儿乍一听挺热闹,但细琢磨起来,老胡觉得有必要说几句。
首先,老胡必须强调,网络社交本是年轻人的自由天地,大家聊聊兴趣、吐吐槽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春节是什么?那是中国人最讲“烟火气”的节日,是长辈催婚的“战略窗口期”,更是解决终身大事的“黄金48小时”!可这群年轻人呢?放着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对象不见,却扎堆在虚拟空间里“玩梗上头”。老胡不禁想问:你们是真想当“孤勇者”,还是被网络段子迷了眼?
再说这“男同”“金姐”的议题。老胡理解,年轻人追求个性表达,对新鲜事物好奇本是好事。可大过年的,群聊话题总得讲究个“时宜”吧?一家人围坐看春晚时,你手机里蹦出几句“抽象话”;亲戚问“有对象没”,你脑子里还回响着“金姐锐评”——这画面,是不是有点“魔幻现实主义”?更何况,婚恋问题关乎社会家庭稳定,若人人都把现实问题抛诸脑后,只顾在虚拟世界里“放飞自我”,长远看,咱们的生育率、老龄化压力又该谁来扛?
当然,老胡绝不是否定年轻人的娱乐需求。社会需要活力,文化需要多元,但凡事得有度。咱们既要看到网络亚文化的“解压阀”作用,也要警惕它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尤其是过年期间,与其在群里蛐蛐金姐、玩梗男同,不如抽空和父母聊聊心里话,和相亲对象喝杯咖啡——说不定缘分就在线下等着你呢!
最后,老胡想说:时代在变,但有些传统内核不能丢。年轻人,你们可以左手刷段子、右手发红包,但千万别让屏幕里的“热闹”冲淡了现实中的“人情”。毕竟,群聊里的“金句”再犀利,也比不上年夜饭桌上的一句“爸妈,我找到对象了”来得实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