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初,蒋经国突然通知警卫室加强戒备,说收到情报有人雇佣杀手要暗杀蒋

史行途 2025-01-27 23:48:49

1961年10月初,蒋经国突然通知警卫室加强戒备,说收到情报有人雇佣杀手要暗杀蒋介石。 这个情报是真的,确实有人在策划刺杀蒋介石,这人是“台独”分子廖文毅。廖文毅是台湾省云林县人,他在日本上过中学,在美国读的硕士、博士。 1950年,廖文毅跑到日本,自任所谓的“大统领”。到了1961年,廖文毅决定刺杀蒋介石,他到处物色杀手,最后找到了一个叫郑松焘的。 郑松焘出生于台湾省,曾在台北做了多年警察,后来因为牵扯到官司,被辞退。 警察的工作丢了,其他工作郑松焘也不愿意干,他选择来到日本谋生。郑松焘干过多年的警察,会使枪,身手还可以,所以他当了保镖,专门给那些大人物服务。 由于郑松焘读书不多,保镖工作是个体力活,当时日本年轻的保镖很多,属于供大于求的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郑松焘很难找到雇主了。 就在郑松焘为生计发愁的时候,廖文毅找到郑松焘,提出了让他去台湾刺杀蒋介石。 郑松焘在台北当警察的时间不多,有一定的阅历,他多少知道一些蒋介石警卫力量的庞大,里里外外三层警卫,此外还有很多情报人员、宪兵,随时关注蒋介石周围的可疑人员。单靠郑松焘一个人去搞刺杀,无疑是天方夜谭。 但是廖文毅开出的赏金,确实太有诱惑力了,这对于在日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郑松焘来说,诱惑是很大的。 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了刺杀协议,条件如下: 一、行刺蒋介石,只要郑松焘开枪,中与不中,都给赏金500两黄金。 二、如果开枪击中了蒋介石,造成轻伤加100两黄金,重伤加200两黄金,如果打死了,那就再追加500两黄金。 三、此次行动如果郑松焘失手被杀,一应身后之事,都由廖文毅负责料理。如果郑松焘被打成了伤残,以后的医疗、养护皆由廖文毅负责。此外,此次台湾之行的费用全部由廖文毅承担。 可以看来这次廖文毅为了刺杀蒋介石,也是出了血本了。见只要开枪,就有五百两黄金,郑松焘当即同意,其实他存了一个心思,实在不行,找个机会在蒋介石车队路过,随便开一枪制造了风波,然后再想办法逃离就可以了。 达成刺杀协议后,郑松焘带着廖文毅给的去台经费于1961年10月,以日本某报社记者的身份从东京飞抵台湾,入住台北白龙宾馆,当然这个记者身份是假的,都是廖文毅花钱给办的。 在宾馆里,郑松焘就琢磨起来了,直接去蒋介石住的士林官邸开一枪就跑,那纯粹是找死。官邸周围还有宪兵,开枪后惊动了,跑都跑不掉。 那么,只有等蒋介石外出,外出时警卫难免有漏洞,才有机会开枪。在宾馆等了几天后,郑松焘从报纸上得知,蒋介石将于次日下午去一个研究所作演讲。 机会来了,郑松焘一面赶紧到嘉义雇佣好一只船,准备行刺后撤离,一面开始准备武器。 郑松焘从日本到台湾时,没敢带武器,怕被当场搜出了。那么去哪里找武器呢?郑松焘找到在台北当警察时的好朋友岳某,含蓄几句后,岳某问他的境况,他拿出证件说:“我在日本的报社当记者。” 岳某说:“真是羡慕你啊!你找我有事吗?” 郑松焘说:“我打算明天去龟山岛玩玩,想来问老哥你借把手枪来防身,不知老哥能否提供这个方便?” 岳某说:“没有问题,为朋友两肋插刀都没有问题,借个枪算什么。给!这是我的枪,你拿去尽管用!” 郑松焘走后,岳某越想越不对劲,去龟山岛玩还要枪干吗?再者,岳某是了解郑松焘的,郑松焘学历不高,文字功底也不好,怎么会是记者呢?这不会是个假身份吧? 于是,岳某决定去汇报相关情报,他认为这是个大情报,为了避免功劳被抢去,他骑着摩托车直接去了蒋经国的官邸,决定向蒋经国当面说。 当岳某骑着摩托车来到官邸的大门口,发现大门口有几个警卫站岗,他犹豫了一下,突然加速就向大门里闯。 这里的警卫也是从蒋介石身边的警卫室里调过来的,发现有摩托车硬闯,迅速出动把岳某给抓捕起来了。 还没有审讯,岳某立即说他有要事要见蒋经国。见到蒋经国,岳某把郑松焘突然来到日本并借了枪的事情做了报告,并表示郑松焘很有可能是来搞刺杀的。 蒋经国听后,第一反应就说郑松焘很有可能就是针对蒋介石而来,他立即通知警卫室,让加强戒备,之后又亲自给蒋介石打电话,建议取消去研究所之行。 安顿好士林官邸那边后,蒋经国派人去抓捕郑松焘,当抓捕的人到了郑松焘住的白龙宾馆,发现郑松焘已经离开了。 原来,郑松焘还是有一定的警觉性的,他从岳某那里借过枪后,对这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朋友并不是十分信任,而是躲在岳某家附近,看看岳某有没有告密的行动。 郑松焘发现岳某骑着摩托车紧张的离开后,大惊失色,便连忙乘船逃走了。就这样,此次刺杀蒋介石的行动,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不久后,郑松焘在东京因为一次“事故”而离奇死去,这背后自然是蒋经国的手笔,得知郑松焘被杀后,廖文毅吓得大病一场,在医院住了十几天。

0 阅读:33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