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黄冈市的文科第一名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在外漂泊了20年,直到成家都未曾和父亲再有来往,戴柳的态度为何如此之坚决呢?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接受按父母安排的道路过完一生。 出生于湖北知识分子家庭的戴柳,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精心教导。 对她而言,父亲是替她遮蔽风雨的大树,也是为她排忧解惑的人生导师。 然而,恰恰也是她最信任的父亲,将戴柳梦想的翅膀折断。 1999年,戴柳爆发了跟父母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因为她的高考志愿被修改了。 戴柳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为了这个目标苦熬上千个日日夜夜,终于考出了687高分。 当“全市文科状元”的喜讯传来时,戴柳就知道自己这次稳了。 她满怀信心的填报了北京大学的文学专业,只等着拿到录取通知书入读心中的梦校。 然而等正式录取结果下来的,上面的校徽却不是北大,而是同在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 但是戴柳根本没想过学法律,又不想读什么政法学校,她又是怎么填到这所学校的呢? 不解的戴柳回到学校找招生老师询问,才得知自己是被爸爸篡改了报考志愿。 戴柳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梦想折戟的挫败感在她的心里升腾出火苗。 她怒气冲冲的回到家里,质问父母到底是怎么回事。 戴父却不以为然,说道:“你还小不懂,学了法律以后当大律师大法官,哪个不好?” 其实戴父一早就替女儿想好了,毕业不管是考公还是当律师法官,都是一条稳定的出路。 年轻的时候他就想考中国政法大学,奈何分数不够没有考上,只能去读了其他学校。 虽然戴父在记者岗位上也做得不错,却始终牵挂着未能完成的法律梦。 而女儿的成绩全市第一,完全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最好的专业,摆在她面前路畅通无阻。 戴父的这番谋划在戴柳看来,是剥夺了她选择的权利。 戴柳哭着质问父亲:“你们自以为对我很好,但有没有想过,我愿不愿意?” 但录取通知书都发下来了,她根本没有办法改变结局,如果想追求梦想只能再战一年。 经历过高考的都知道,高三这年压力有多大,哪怕戴柳成绩稳定也不得不熬夜早起。 更让她绝望的是,戴父摆明了不支持她去复读,要求她必须去上大学。 就这样,戴柳错过了梦想三年的学校,只能去中国政法大学报到。 但因为这次的矛盾,戴柳去上学后再也没有回过家,逢年过节顶多跟戴母打个电话。 她上了大学没有再跟家里拿钱,而是靠自己勤工俭学当生活费,整日忙得团团转。 虽然读的不是戴柳喜欢的专业,她也没有放弃学习,而是加倍努力寻找突破口。 终于,戴柳得到了一次出国的机会,从此远赴海外再也没有回过家。 直到她准备结婚时,才打电话通知了父母一声,但也只是通知,全然没有邀请他们的意思。 有人说戴柳不孝,但戴父确实阻断了她的梦想之路。 当年北京大学在湖北的文科录取线只有592分,以戴柳的成绩完全可以挑一个不错的专业。 戴父的想法跟很多中国家长不谋而合,他们希望儿女有好的未来,事事都想替儿女们安排。 但孩子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愿望和喜怒哀乐,这些想法都值得被尊重。 恰如10岁上大学的张炘炀,从小学到博士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最后干脆居家摆烂。 因为父母干涉的太多,他们反而无法拥有自主选择权,最后只能变成父母的提线木偶。 “为你好”不该是对儿女指手画脚的符号,真正的“为你好”应该是合理的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资料: 被父亲偷改志愿的“文科状元”:错失北大后,她独自漂泊异国20余年,现状如何,凤凰网
1999年,湖北黄冈市的文科第一名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戴柳下定决心从此
通政录历史
2025-01-27 15:21:54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