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张琼华:一场命运的婚姻与孤独的守候

何以为知吖 2025-01-27 10:49:32

1912年,郭沫若与张琼华举行了婚礼,却没有预见到这段婚姻将成为一生的痛苦与孤独。婚礼当天,郭沫若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发现眼前的张琼华与他心中幻想的“温柔贤惠”完全不符——她不仅长得不美,还有一双小脚,郭沫若对这段婚姻深感失望。即便新娘苦苦挽留,“你走了我跟谁生孩子”,他依然选择了离开。 郭沫若的父母为他安排的这门亲事,原本描述张琼华为温婉且博学的女性,然而现实却让郭沫若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尽管如此,张琼华始终坚守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默默地为家人操持家务,忍受着丈夫的冷落。郭沫若因学业原因回到了学校,而张琼华则成为了名义上的妻子,独自守护着婚姻的空虚。 郭沫若赴日求学二十六年,在那段时间里,他与张琼华的关系渐行渐远。张琼华唯一的安慰,是从郭沫若写来的信件中寻求慰藉。1937年,郭沫若突然回国,但他仍拒绝与张琼华团聚,直到父亲去世,他才带着第三任妻子回家奔丧。在与张琼华的重逢中,她已是满头白发,孤独与辛劳让她的容颜改变,但她依旧默默承受。 郭沫若在这次回国后感到愧疚,首次表达了对张琼华的关心。他送给她米糕,询问她是否过得好。张琼华含泪回应,始终放不下丈夫的冷漠。为了感谢她多年来的奉献,郭沫若写下了两幅条屏作为回报,并开玩笑说它们能换取“大洋”,但张琼华从未卖掉它们。 郭沫若离开后,张琼华继续守着空荡的老宅,擦拭着结婚时的家具和郭沫若留下的书信。她独自度过了68年,直到1980年6月去世,享年90岁。她的一生,虽然在郭沫若身边度过,却注定了孤独与无声的等待。

0 阅读:1
何以为知吖

何以为知吖

温度,新知,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