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和黄埔同学决裂,胡宗南说:日后战场相见,我留你一命!陈赓说:日后战场相见,我手下绝不留情,这是我敬重宗南兄的最好手法。陈赓前脚刚走,校长就派人持枪破门而入。 在黄埔军,胡宗南隶属于孙文主义学会,而陈赓则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一员。 两派因理念不合,经常发生冲突,在一次广东大学的集会上,陈赓和李仙洲发生争斗,而胡宗南则赶来为李仙洲助阵。 结果,陈赓反而转身追逐胡宗南,后者最终在混乱中丢掉了帽子。 然而,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胡宗南加入国民党军队,逐渐升职为西北战区的指挥。 陈赓则投身红军,1932年,胡宗南在鄂豫皖地区首次与红军接触,而指挥红12师的正是陈赓。 十多年后,陈赓与胡宗南的再次对决发生在山西。 这时的胡宗南已经是蒋介石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而陈赓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仅有约2万人。 1945年。胡宗南的部队在山西临汾一带集结,目标是浮山,而陈赓则选择了与浮山相关的临浮公路作为诱饵。 陈赓精心布局诱使胡宗南的第1旅进入陷阱。 当敌军第1旅轻松占领浮山后,他们并未察觉到身后逐渐逼近的共军主力。 陈赓迅速指挥李成芳的11旅、周希汉的10旅,以及13旅等部队配合,形成了合围之势。 9月,第1旅的第2团在临汾东部的官雀村集结时,已经处于陷阱之中。 陈赓精准预测敌人的反应,一旦敌人开始应对所谓的小股骚扰,便果断指挥李成芳部队发起进攻。 一夜之间,敌军第2团的指挥所被彻底摧毁,团长王亚武被击毙,整个第1旅的东、西、南三面被共军围困。 然而,第1旅的指挥官黄正诚并未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部队开始遭遇严峻的围困,他才开始向上级寻求增援。 董钊得知消息后,迅速要求胡宗南立即派兵增援。 为了挽回局面,董钊指挥27旅与167旅放弃了浮山的战斗,迅速向西推进,解救被困的第1旅。 与此同时,陈赓继续指挥部队坚决阻击敌人,同时10旅有效地封锁了敌人从东部向西进攻的道路。 此时,敌人27旅与167旅虽然尝试通过多个方向进行反击,但都未能突破陈康的防线。 陈赓意识到需要快速决胜,因此下令集中火力对黄正诚及其部队展开压制。 周希汉指挥的10旅开始向陈堰村发起总攻,黄正诚的部队已经疲惫不堪。 终于,在周希汉的突击下,黄正诚被迫放弃了抗争。 1950年,陈赓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继续向西南推进,在解放滇南的战役后,陈赓将目光锁定了西昌。 西昌的守将便是胡宗南。 胡宗南曾是蒋介石手中的一枚王牌,在局势极为困难时,蒋介石往往依赖他来扭转战局。 但在成都战役中,胡宗南在军队指挥官会议上曾豪言壮语,表示将为党国牺牲,而在战役开始后的第二天,他却偷偷离开了指挥部,飞往海南岛。 他错失了时机,最终成都被解放,而胡宗南也被蒋介石严厉斥责,甚至被要求前往西昌为自己的行为“戴罪立功”。 然而,陈赓在解放云南后,迅速切断了胡宗南的退路。 3月,陈赓的部队向西昌发起了夹击。 胡宗南此时急忙指挥军队进行防守,并试图通过在德昌、盐源等地设防。 他心中清楚,西昌无法久守。 尽管他频频命令部队坚守几天,此前的逃跑经历让他的部下对他缺乏信任。 1949年,胡宗南曾为了躲避蒋介石的惩罚而逃往海南岛。 尽管他给部下开出了“指令”准备突围,但他并没有下定决心。 26日,当解放军的主力进逼西昌时,胡宗南终于决定弃守西昌,悄悄搭乘飞机逃往台湾。 然而,无数的将领纷纷声讨胡宗南的背信弃义。 就在胡宗南飞往台湾的途中,解放军已经攻入了西昌,胡宗南的残余部队四散逃窜。 西昌战役后,胡宗南彻底从蒋介石的权力体系中消失。 在黄埔军校,陈赓不只有敌人胡宗南,他也结识了诸多好友。 宋希濂与陈赓的关系则更为亲密。 两人均为湖南人,早年便已相识。 1924年,陈赓与宋希濂一同考入黄埔军校,两人性格互补。 宋希濂在中山舰事件后退出了共产党,但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在陈赓被捕的那一天,宋希濂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号,联合黄埔校友向蒋中正求情。 尽管两人身处不同阵营,宋希濂依然将陈赓视为挚友。 1925年,黄埔军校东征讨伐陈炯明时,蒋中正几乎丧命,幸得陈赓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背负蒋中正行进了一百多里,成功救了他的性命。 这一事件深深打动了蒋中正。 事后,蒋中正多次表达对陈赓的感激。 在上世纪50年代,宋希濂成为战俘,陈赓亲自前往探望,带去酒水,并与宋希濂回忆黄埔时期的日子。 陈赓逝世后,宋希濂深感悲痛。 1985年,他遇到了陈赓的妻子傅涯,并恳请她为陈赓送上一枝花。 参考文献:[1]吴景山,李虹瑶.民国《胡宗南纪念碑》述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27-129
陈赓和黄埔同学决裂,胡宗南说:日后战场相见,我留你一命!陈赓说:日后战场相见,我
看了又看他
2025-01-27 00:01:14
0
阅读: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