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

波览历史 2025-01-26 20:32:22

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开了家,从此后音讯全无,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才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的真相。   “我们去支教吧”,听到妻子孙丽娜突然的询问,刚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退休回国的朱敏才不由得愣了神。可看着妻子的坚定的眼神,朱敏才却笑着回了一句“好啊你说去哪?”   就这样一问一答间,两人就定下了去往前往贵州的车票。从那以后,北京的市区中少了两名退休的高知分子,贵州山区的龙坪镇中多了两名义务前来支教的老人。   从北京的市区跨越千里来到贵州的山区,朱敏才夫妇霎时间就感觉到了地方经济带来的巨大反差。可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教师,孙丽娜第一个想到的反而是这里的教育环境。在2005年时偏远山区很少会有助教老师愿意前往,更不要说是望谟县这种山区中的山区。   两人刚加入到望谟县的支教工作时,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地方的方言都是两人需要克服的目标。虽然山里的生活条件有些恶劣,可是每当朱敏才两人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两人就感到一股使命感在背后推动,孙丽娜有着多年的教育经验,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寓教于乐的灌输给孩子们。   可是对于朱敏才这个“新手教师”来讲,一切就不那么简单了。作为当初中国驻外的大使,朱敏才毫无疑问有着一肚子的墨水。可是他总不能对着毫无基础的孩子讲英语中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他从未想过如何让自己脑子中的知识简单的表达出来能如此艰难。   所以在望谟县中,特级教师孙丽娜又多了一名学生,三年的时间里朱敏才和学生们一同的成长,可随着时代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也为望谟县的孩子们安排了能系统学习的学校,朱敏才夫妇仿佛可以功成身退。   可是望谟县曾经贫瘠的教育资源给两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当他们在孩子不舍得送别声中离开时。竟将目光放在了更加偏远的尖山苗寨小学。   作为贵州的“小西藏”尖山的海拔足足有1300多米,可在这种环境下,附近的村民依旧没有放弃让孩子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将一块块石头背上尖山生生在这小西藏上堆砌出了一座小学。   而当朱敏才父母第一眼看见这座特别的学校时,两人就明白这里不仅条件要更加艰苦,孩子们的求学之心也更加坚毅。   当时的苗寨小学里只有一名老师,一人要负责所有年级的学生,学习所有科目。直到朱敏才和孙丽娜来到这里才减轻了他身上的负担。作为石头搭建的小学每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就分外唬人,缕缕阴风从石头的缝隙间挤进教室,学生的鼻头上时不时就会滴上几滴雨水。   就当夫妻二人整日为学习环境发愁时,朱敏才却忽然倒在了三尺讲台上。为了治病两人只好暂别苗寨的孩子回到北京治病,然而朱敏才外交官的身份却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许多爱心企业表示愿意捐助苗寨小学,其善款已经达到了数十万。   这笔钱在当时算的上一笔巨款,可朱敏才夫妇却没有迟疑,将这笔善款全部用于苗寨小学的建设。苗寨小学一天天变得更好,可朱敏才的身体却日渐虚弱,直到2022年这位曾经的外交官,新手老师于北京的医院中逝世。可是孙丽娜却没有放弃两人的理想,一直奔走在边远地区的教育建设。 信息来源: 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贵州支教9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 2014-10-14 09:18·中国青年网

0 阅读:2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