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9岁的朱安病重,许广平得知后,立即寄去了100万元人民币。然而,当她看到朱安遗书中的要求时,脸色一变,怒不可遏:“你想和鲁迅合葬,我死都不同意!” 朱安是鲁迅的发妻,虽然名分显赫,却从未真正赢得鲁迅的心。鲁迅对她的感情始终保持着疏远,只把她当作“母亲的礼物”。而许广平,才是鲁迅一生的真爱,不仅为鲁迅生下儿子周海婴,还成为他得力的贤内助。鲁迅去世后,许广平接过了赡养老太太朱安的责任。 虽然许广平并没有法律上的义务赡养朱安,但她仍然尽心尽力照顾她。朱安在鲁迅去世后依然住在北京,许广平每月按时寄去生活费,并委托好友代为照顾她。尽管生活艰难,朱安依然坚持要保持旧日的尊严。许广平的帮助,也让朱安度过了孤独的晚年。 然而,朱安的遗书却让许广平陷入了两难。朱安的遗愿是,死后她的棺材必须是最好的,而且要与鲁迅合葬。对于第一个要求,许广平还能接受,毕竟多花些钱即可。但第二个要求,却让她感到难以办到。 许广平的内心充满了矛盾:首先,鲁迅生前深深爱的是她,而非朱安;如果朱安和鲁迅合葬,鲁迅在天之灵也不可能高兴;其次,爱情本就带着自私,许广平自己都未能和鲁迅合葬,更何况朱安呢? 因此,许广平的回信既有安慰,也有拒绝。“丧事从俭”,这正是鲁迅生前的遗愿。许广平告诫自己,虽然朱安的病情严重,但丧事一定要简朴,这不仅是出于经济考虑,更是遵循鲁迅对生活的态度。 6月23日,朱安在床上写下了最后一封信:“我的病恐怕不容易治愈,但不会立刻危及生命,您对我的关照,我终生难忘。”短短的一句话,表现了她对许广平的感激,也暴露出她内心的孤独。 4天后,朱安的病情加重,身体开始浮肿,关节发炎。由于缺乏资金,她只能偶尔打针缓解病痛。虽然生活艰难,但她始终坚持不卖掉鲁迅的遗物,这也是她一生最为骄傲的坚持。 1947年6月29日,朱安安静地去世,许广平得知后急忙赶到,将她安葬在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并请寺庙的僧人诵经超度她的灵魂。尽管朱安生前孤独,死后依旧没有与鲁迅合葬,但她始终感激许广平对她的帮助,正是她的关爱让朱安的晚年得到了安宁。 对于许广平而言,她尽了自己的责任。她为朱安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也履行了照料她的义务。然而,合葬之事却是无法实现的,因为爱情的自私在其中。毕竟,许广平自己都未能和鲁迅合葬,又怎么能让朱安去实现她的遗愿呢?
1947年,69岁的朱安病重,许广平得知后,立即寄去了100万元人民币。然而,当
墟史往事啊
2025-01-26 15:51:34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