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新华社得到允许,可以公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片,正准备刊登之时突然接到一条密令:“把蘑菇云下面的地面部分裁掉,再刊登”。 (主要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周恩来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腾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这一声巨响,不仅震动了世界,更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两年后,那幅展现民族振兴的图片公之于众,但大家发现,照片中蘑菇云下的地面部分不见了,被裁掉了。 一张看似普通的新闻照片,为何要如此“特殊处理”?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一切,得从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周总理的战略思维讲起。 时间来到1966年。 为了配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新华社计划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原子弹爆炸的照片。 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精心挑选了四张照片,呈报周总理审批。 总理深知核武器研发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甚至对自己的妻子邓颖超都严格保密。 最终,总理同意公开照片,但下达了一道密令:其中一张蘑菇云照片,必须裁掉地面部分。 这个看似简单的指令,背后却是周总理对国家安全的深思熟虑。 裁剪掉地面部分,是为了防止敌对势力通过照片分析出核试验的具体地点和原子弹的爆炸当量等关键信息。 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恢复阶段,外面世界挺乱。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 中国作为一个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承受着西方国家的不少压力,有时甚至面临核武器的威胁。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小弟”,另一个则视中国为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中国就像在石头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草,时刻面临挑战。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就曾叫嚣要用原子弹对付中国志愿军。 虽然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但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依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苏联和中俄关系闹掰后,突然把所有帮助和专家都撤了,连核武研发的支援也不给了。 这可真是给当时的中国添了把火。 我国为了摆脱核武器的垄断,保障国家安全和主权,选择了独立研发原子弹的道路。 中央设立了一个特别小组,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专门负责推动“两弹一星”的研发任务。 周总理事事事都亲自操持,从定下方针到解决各类难题,从不马虎。 他主持开了六十多场中央专委会会议,对原子弹研发给了不少关键指导。 研制原子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难题、人员调配和物资供应。 周总理不仅要统筹全局,还要深入一线,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核试验基地的建设,从研究所的选址、人员编制、设备采购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周总理的关注和指导。 他就像一位总设计师,用他的智慧和汗水,推动着中国核事业的不断前进。 1964年10月16日,在罗布泊那片荒凉沙漠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圆满成功。 那声巨响震撼天地,宣告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不仅让超级大国的核霸权成了过去式,也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增,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就像一颗让人心安的药丸,让我国人更坚决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此后,中国又进行了多次核试验,进一步巩固了国防力量,为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举国欢腾。 但周总理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 他立即想到了核爆炸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放射性尘埃对人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他指示相关部门立即开展监测和防护工作,并亲自听取汇报,了解监测数据。 当得知部分地区空气中放射性尘埃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周总理非常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 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到拥有核武器的世界大国,中国走过了一段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历程。 周总理的智慧、远见和担当,为中国核事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我国的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整体实力在稳步上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这多亏了老革命家的付出和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得牢记历史,守护和平,继续努力拼搏,为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梦出一份力。 周总理裁剪蘑菇云照片的故事,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964年,新华社得到允许,可以公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片,正准备刊登之时突然
笔杆子说
2025-01-25 19:56:19
1
阅读:25123
lr8892346
周总理心思细腻
阿道尔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龙歌
这第一张照片第四个是钱学森
圝圣言圝
可能是有地面参照,容易算出核弹当量。又有人员做参照,可以算出杀伤半径。
用户18xxx21
向老革命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挠挠
地面试验的,肯定对大气环境有影响,比如西北风都是往东南方向刮的,就像西北的沙尘暴,可以直接刮到河北一样,致于造成的影响肯定没人说的清
顺风顺水
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