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度有意废掉太子李治,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他与长孙无忌商议时说道:“无忌,

叨客文史呀 2025-01-25 17:19:16

李世民一度有意废掉太子李治,改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他与长孙无忌商议时说道:“无忌,我开始后悔立晋王为太子了,晋王懦弱,恐怕无法守住大唐。我看吴王英武果敢,有我的风范,应该担此大任,你觉得如何?”李世民在废太子李承乾后,曾考虑过立魏王李泰,但李泰因说了“杀子传弟”的话失去了机会,最终改立最小的嫡子李治。 然而,长孙无忌作为李治的亲舅舅,支持李治为太子,显然不愿看到自己的外甥被废。他劝说道:“陛下,吴王李恪的母亲杨妃是前朝的公主,而杨妃出身隋朝,这样的背景岂不是让大唐的天下回归给杨氏吗?”他提醒李世民,吴王李恪是杨广的外孙,立李恪为太子,可能引起隐患。 李世民则反问道:“你不赞成我立吴王,仅仅是这个原因吗?我看晋王是你的外甥,而吴王不是你的外甥,你才不赞成吧?”长孙无忌有三个外甥,分别是废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还有四个外甥女,因此,他也知道李治与李恪的立储问题关系到李世民的选择。面对李世民的质疑,长孙无忌只能回答:“如今是治天下,而不是打天下。太子(李治)仁厚适合当太子,日后必能守住大唐。太子之位至关重要,您怎么能轻易改动?立储需要谨慎,若您废嫡立庶,后果会非常严重。” 李世民认真考虑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后说:“你说的对,若我随心所欲废嫡立庶,恐怕会重新引发宫廷的权力争斗。罢了,罢了,我们不再谈这个问题了,你去好好教导太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吧。”李世民最终放弃了立吴王为太子的打算。 从长孙无忌的反对来看,不仅是因为李恪的母亲是杨广的女儿,更深层的原因涉及到大唐的政治格局和继承制度。长孙无忌背后的关陇集团,一直在维护与李世民的关系,而若李恪被立为太子,势必影响关陇集团的利益。李恪母亲杨妃的背景复杂,若立李恪为太子,杨妃可能被立为皇后,导致李治失去太子身份,这对关陇集团的成员,特别是长孙无忌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此外,按照传统的嫡庶之分,继承王位理应选择嫡长子,而李治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世民若废除嫡子而立庶子,不仅违反了古代继承制度,也可能引发更大的宫廷纷争。因此,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改变太子安排。 总的来说,长孙无忌的反对,不仅是基于对李治的支持,也涉及到更深层的政治考量。通过这番劝阻,李世民最终放弃了立吴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保持了继承制度的稳定。

0 阅读:2
叨客文史呀

叨客文史呀

文史叨客,解锁历史密码,揭示被遗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