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球友面对面通过微信转发了一组聊天记录,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位非常熟悉的某同志,在一《纪实文学》刊物上连载的故事集。 我认真阅读了第一集,该故事主要记录了他儿时生长在某一小县城小街道的故事。文笔流畅、记录详实、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看得出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当我看到作者筒介一栏时,还是让我颇感意外。该作者曾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官至正处,却因职务犯罪被判入狱十多年,已刑满出狱,自谋生路。 其实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夫人是医生,女儿是大学生,都在体制内工作。结果却因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而锒铛入狱,导致妻离子散,付出了沉重代价,现远离家乡,在外地居住,令人唏嘘。 我与朋友议论通,作者文笔不错,目前大概也以此为谋生工具。因为他毕竟毕业于某大学中文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否则,也不会从事文秘工作,并一步步走向处级领导岗位。 只是在自我简介时,仍然如实介绍自己,似有不妥,如果用笔名不是更好吗?但是,反过来一想,也正是他的真名真姓,才让熟悉他的人有兴趣去阅读他的文章,何况他曾是我市知名人士。 通过他的文笔,我也理解了他当年所在的某一机关单位,有三人都是笔杆子,结果三人互不服气,相互之间看不起,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之所在。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文人相轻”吧?
昨天一球友面对面通过微信转发了一组聊天记录,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位非常熟悉的某同
挥斥方遒吖
2025-01-25 13:13: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