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国民党发生内江,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由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三人维持南京政局。 蒋介石在下野前,将他的基本部队进行改组,以黄埔军校学生和教导团为基础的部队改编为第一、第九两个军,刘峙任第一军军长,顾祝同任第九军军长,均属何应钦的第一路军指挥。 当时,第九军各师的团长是黄杰、楼景月、王敬久、孙常钧、李树森、赵国聪、王劲修、柏天民、黄维等,都是黄埔一期的同学;副团长、营长都是第一、二、三期的同学;连排长都是三、四、五期的同学。因此,人们称第九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1928年渡江后的北伐进军中,何应钦所指挥的部队很多。当时,何应钦认为顾祝同比刘峙能干,而且稳当些,所以有意培植顾祝同,想把第一、第九两军统归顾祝同指挥。 但是,北伐军攻占临淮关后,因敌我双方情况不明,一时指挥混乱,部队奉命都向后撤退。当时,刘峙的第二师(刘兼师长,徐庭瑶任副师长)在临淮关向北警戒,没有奉到退却命令,也没有其他退却部队取得联系,还继续向蚌埠前进,在长淮卫与敌军遭遇,很顺利地击溃了敌人,进而占领了蚌埠。 第九军得到这一情况后,才再从红心铺前进,却已落后了一天时间。第九军官兵在退却时,认为现在临淮关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退却,都感到不解。 第二十一师师长陈继承打电话问顾祝同,顾在电话中对陈继承说:“我们遵照命令行事,恐怕是南京发生了什么事故也说不定。”后来才弄清楚,原来是情况不明、指挥紊乱所造成的。 对顾祝同来说,这次指挥三个师作战乃是第一次,心里毫无把握;再加上联络不紧密,他怕自己部队过于突出而吃亏,所以一听说撤退就不加考虑,哗啦一下就跑开了。 部队到达蚌埠后,何应钦在总理纪念周上说:“第二师副师长徐庭瑶作战勇敢,这次能独力挽回战局,论功应升为第二师师长。” 何应钦对顾祝同虽未追究,但把他以前对刘、顾二人的看法改变了,认为刘峙还是沉着些,是个“福将”。因而,从这时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顾祝同老归刘峙指挥,升官也总是落在刘峙后面。 所谓“何应钦派”下的主角刘、顾之间,由此也有了矛盾。 济南惨案后,第九军改编为第二师,仍以顾祝同为师长,可部队的人事、经济大权实际由蒋介石亲自掌握,师长不能过问。 1929年天,蒋介石与桂系开战。顾祝同认为这次战事没有把握,他对他左右亲信的人说:“我们要兢兢业业,白崇禧是不好对付的。” 因此,顾祝同这次的指挥部署比过去作战小心谨慎得多。直至部队到达湖北新洲、黄陂间,听说桂系将领李明瑞、杨腾辉被蒋介石买通投降了,胡宗锋、陶钧率部向沙市、宜昌撤逃,蒋介石坐兵舰先到了汉口,第二师未放一枪就开到了武汉,顾祝同才放心。 顾祝同到达武汉后,接替鲁涤平充当了武汉卫戍司令。这时,刘峙升任第一军军长,又担任武汉绥靖主任,第二师归刘峙指挥。顾与刘原先就有些意见,这一来就更加深了。于是,第二师除作战命令不能不听第一军之外,其他事情刘峙不敢过问,顾平时也没有把刘当长官看待。 这年冬天,第二师调离武汉,参加“讨伐”唐生智、石友三之役,这才与第一军脱离了建制关系。 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顾祝同升任第一军军长,旋又升任第十六路总指挥。可第二师是顾祝同起家的资本,他虽然升了军长、总指挥,却并没交出第二师师长职务,对所指挥的其他部队很少能过问。 顾祝同任第二师师长近三年的时间,能取得官兵的信任,有一套笼络方法。他平时不严格要求纪律,不禁官兵嫖赌,只要求能冲锋不怕死就行。 对营长以上的军官,每月在师部借召集会议为名,请大家吃一顿丰盛的饭。对团长以上军官每月有补助费,多少不等。对营长级的军官,虽没有明的补助,但每人每月可透支100元左右。连长们每月吃几个空额是从来不追究的,而且成了公开的秘密。 军官如有犯纪律的,顾总是告诉军法处从轻处理。被撤职的军官离开一个短时期,回去找工作还是照常任用。对作战阵亡的或受伤的军官,都有比规定多一些的安家抚恤金。 年纪老了不能再当兵的老行伍,或安置于所办的农场,或给资本使经营小商业。还办有子弟学校,帮助退伍的官长子女上学。退伍的官兵再去找他,也从不让你空手而归。总之,顾祝同处处对部下示以宽厚。 1930年战事结束后不久,顾祝同的第一军军长交陈继承继任,第二师师长交汤恩伯继任,顾调充警卫军军长。 警卫军是蒋介石的骄子,装备训练全是德式,每个团都有德军顾问,在南京还新盖了许多营房。蒋介石经常到这个部队去看操,看野外演习,隔不久就亲自校阅点验一次。结果,弄得顾祝同成为一个虚有其位者。 不久之后,顾祝同见刘峙当上了河南省主席,心里酸溜溜的;再加上他这个警卫军长干得也没意思,于是通过活动,也当上了江苏省主席。从此之后,顾祝同算是彻底离开一线,再没担任过部队主官。
1927年8月,国民党发生内江,蒋介石第一次下野,由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三人维
市井老李
2025-01-24 23:05:01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