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9日,汤恩伯来到江阴要塞视察。在要塞司令戴戎光等人的陪同下,汤恩伯

史记峰会 2025-01-24 23:04:58

1949年2月9日,汤恩伯来到江阴要塞视察。在要塞司令戴戎光等人的陪同下,汤恩伯先到了黄山炮台,他用望远镜看了北岸,21军145师正在修筑八圩港一带的工事,他问炮台火力能不能有效地支援。 炮台总台台长唐秉琳马上打开随身带的“火力配备图”报告,汤恩伯一面听一面点头说:“好!好!”然后向东视察各个炮位,似乎比较满意。 到了东边大台视察所里,汤恩伯指示戴戎光说:“大口径重炮火力配置得不错,小口径炮部署在半山腰上,这不好,要直接靠浅水配置,打木船就方便了。步兵防御工事还未动手,要赶快修好。”视察完炮台后,汤恩伯匆忙赶回无锡去了。 汤恩伯视察后不久,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兼江苏省主席丁治磐也来视察。丁治磐提前没有告知,是悄悄来到要塞的。戴戎光见丁治磐来得突然,有些疑惑,但因指挥关系,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 丁治磐仍由戴戎光和唐秉琳陪同,从西到东看一遍。在总台指挥所,丁治磐问戴戎光兵力布置和作战方案的情况,戴戎光说不清楚。丁治磐脸色露出不快,又转问唐秉琳。唐秉琳拉开幕布把火力配备图、测地要图、目标指示图、协同计划等一一汇报。 丁治磐接着又视察其余各台,转到了黄山背后,对戴戎光说:“我已三令五申叫你们加强工事,可现在还是一动未动。” 戴戎光解释说:“总座(指汤恩伯)说给我们活动堡垒,到现在还没有领到,要木料没木料,要人没人。”一句话把丁治磐顶了回去,这次视察不欢而散。 1949年4月初,汤恩伯由第123军军长顾锡九陪同,再次来到江阴要塞。晚上,汤恩伯一行来到城内的要塞司令部,又叫来了第21军军长王克俊。 晚饭后,汤恩伯、顾锡九、王克俊、戴戎光召集了要塞的几个团长一同在作战室开会。汤恩伯作了一番动员后,问准备得如何?顾、王、戴作了汇报。汤恩伯又说:“兵力确实不足,要向总裁建议调台湾新军来加强。” 接着,汤恩伯用手指着地图说:“我已要52军刘军长(刘玉章)将主力从苏州向常熟方向推进,策应123军;54军从常州向东靠,以策应21军。”汤恩伯认为,八圩港桥头堡有要塞炮台的火力掩护,没有问题。之后,汤恩伯又提出,狼山桥头堡炮兵火力薄弱,123军要把师属炮兵多调过去一些。 最后,汤恩伯说:“要塞工事不要指望活动堡垒了,应就地取材,自己征用。”讲完后,汤恩伯便要离开,说还要到芜湖方面去,他边走边指示戴戎光迅速征用大木船装上石块,把北岸大小港口用沉船堵塞,越快越好。 从一系列视察和汤恩伯的迫切心情看,江阴要塞的炮台总台台长唐秉琳、要塞工兵营长唐秉煜、要塞守备总队总队长吴广文等地下党员召开会议,经过讨论,大家估计解放军的渡江就要开始了。根据汤恩伯布置的任务,唐秉琳等人向戴戎光建议,尽快向港口司令部领款征得木材后去变卖。领款时来个宣传,装做要沉船的样子,但一砖一石也不往水里扔,戴戎光没有怀疑,表示同意。 为了确保江阴要塞起义的成功,唐秉琳等人向解放军第10兵团提出,能否派得力的军事干部到江南来加强力量。10兵团很快就决定派遣4名骨干,他们是李干(团级干部)和3位教导员徐以逊、陆德荣、王刚。为加强联络,还专门派了侦查科长王澂明携带一部电台设在江北新港,每天由交通员将要塞的情报送到江北,再发往总部。 李干等4人到达江阴后,吴铭(之前派到江阴要塞的地下党联络员)和唐秉琳和唐秉煜、吴广文等人商量后,决定把李干安置在唐秉琳身边当勤务兵,王刚在炮台当兵,陆德荣在游炮团团部,徐以逊在守备总队。李干等人到江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适应了环境。 期间,发生了一个插曲:4月17日,美军顾问视察江阴要塞的炮台后,提出建议让缩短防线。唐秉琳等人讨论后,认为这个变化对解放军渡江影响不大,因为5公里长山过去一直没有修工事,21军在山上也无法防守,如能按期渡江,对解放军登陆不会有大的影响。 江阴要塞地下党组织经过商议,制定了起义计划:解放军在江北发动渡江炮击后,江阴要塞在江南燃3堆大火作为接应信号,这事具体由徐以逊负责;联络记号是在左臂上加一白布条;当天口令为“上海部队”;要塞的全体地下党员都要紧急动员起来,唐秉琳、唐秉煜、王德容等人分头向依靠力量打招呼,对中坚力量进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等教育。 4月20日下午,解放军渡江在即。唐秉琳等人焦急地等待着横渡长江的第一声炮响。终于,江北响起了隆隆的炮声,解放军开始渡江了。 地下党联络员吴铭换上了要塞士兵的军装,前往总台,帮助唐秉琳、唐秉煜共同掌握炮台。吴铭一个人摸黑到了总台,唐秉琳要他注意不要给人认出来 。 当时,总台指挥所里十分忙乱,报话机、电话机使用频繁,都在互相打听消息,但实际情况如何谁也说不清楚。这时,王澂明给吴铭打来电话,说他代表第三野战军下达命令,要唐秉琳等人准备迎接解放军渡江,不许开炮。 就这样,在渡江战役发起时,江阴要塞各炮台在唐秉琳等人的控制下,没有向渡江的解放军打出一发炮弹。

0 阅读:769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