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实习之徐同学记录篇(二)[给你小心心]马老师的小课堂微博医生社区科普大作战 26号是我实习的第二天,上午跟随马老师和研究生学姐参与产科门诊,并跟随计生协的老师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孕期营养的知识,学习了体成分仪和体态评估仪的使用。下午旁听学习了文献汇报,之后向另一位同学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录入,通过翻找病历和化验报告来收集孕妈妈的信息。 录入数据的第一步是“查找患者信息”。虽然可以理解来到医院的,寻找专业的医生指导的人群被称为患者,但是,正如第一天马老师所说,怀孕应该被视为一位生理女性的正常的身体发展过程之一。这种心态的改变也有助于孕妈妈们调整心态,接受孕期必要的各种检查,积极地面对孕期中的各种改变。所以,称呼孕妈妈为“患者”确实会有不妥。这不仅让我思考产科医生,计生协,运动老师与孕妈妈之间的关系。在来到协和医院实习之前,如何改善中国的医患关系也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也希望通过医生和孕妈妈们,一群最特殊的“患者”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模式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我研究生的学习和文章阅读,我了解到中国的医患关系紧张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宏观层面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不足导致的种种问题。当前中国有看病需求的患者数量远超医生可以提供问诊服务的人次。同时,医疗资源扎堆在大城市中,这些因素让看病挂号成为一件难事,排队等号成为常态。挂号的高需求也让号贩子有可乘之机。有一位孕妈妈表示花费7000元才在协和医院挂号建档。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加重患者本就焦虑急躁的情绪,影响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平均接诊时长和医患之间的信任之间呈正相关。因此很多美国医院会对每一位患者的问诊时常进行要求,但是这项举措明显不适用于患者多医生数量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中国医院。因此医生与其客户client沟通中的效率尤为关键。 其二是微观层面医生和患者在沟通倾听时存在的问题。中国医生受限于时间限制,往往会采取parentalism 家长主义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建议,减少患者在诊治中的参与。而患者能否参与决策和参与的比重也被证实了会影响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患者与医生的认知水平差距也导致了沟通的障碍。这两个问题也会互相影响,错综复杂,可能只有同时解决两端才能真正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但是矛头也不应该指向任何一方。 协和医院产科使用的方式非常值得我的学习,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马老师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与孕妈妈建立信任关系的例子。我观察到很多马老师接待的孕妈妈们很多都是复诊,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这一切也是与马老师温柔平易近人的态度相关的。部分孕妈妈也会在问诊时表示马老师与一般的医生不一样,愿意来找马医生“看病”,也会减少来找问诊的抵触心理。首先,马老师在讲解时会尽量兼顾知识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使孕妈妈们和其家属尽可能地接受相关知识。马老师会用亲身经历向患者介绍体成分的功能和用处,分享运动的知识,以告诉孕妈妈们这些手段都是真实有效的以打消她们的顾虑。马老师经常使以一位宝妈的身份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大家感觉更加的亲切。同时,马老师也会充分尊重倾听宝妈的意愿,让准妈妈们亲身的参与到自己为分娩准备的过程。通过强调日常营养和运动也给予了宝妈们一些抓手,让她们有在平日里毕竟明确的努力目标。对于一些认知未达标的宝妈,马老师会选择让她们学习别的优秀宝妈的案例。 在这个过程中,马老师更多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并没有一味的说教,孕妈妈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推广手机程序以学习孕期知识也很好地在前期提升各位孕妈妈的认知。在医生在解释专有名词时可以更好的理解接受。建立孕妇学校也很好的分摊了医生身上的压力。将一些更加大众化,而不是针对个人的项目分配给社会工作者和其他医疗工作者可以提升诊室的效率,将医生的重心放在一些急需受到关注的孕妈妈身上。这些项目和行为是非常值得在全国得到推广的。 但是,需要面对的事实是,这里是协和医院,这里是北京。对于其他的医院,是否有能力开展这类项目,对于其他地区的病人,是否有时间,消费能力和认知去参与到这些项目中也是未知数。Health Equity健康公正也是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非转诊的协和医院孕妈妈大部分代表了有经济实力,且有意愿支持协和医院产科的工作的一群人,但可能知识中国孕妈妈中的一小部分人。如何让一个项目让更多的孕妈妈受益,接受了解孕期是一个一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些言论确实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以上也只是我个人在学习中的反思。作为以后希望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名学生,想在设计更多人获益的健康干预和项目的同时,注重健康公正。在协和的前两天让我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应该通过更多的学习了解需求,了解痛处,为中国的孕妈妈健康力所能及地添砖加瓦。
协和医院实习之徐同学记录篇(二)[给你小心心]马老师的小课堂微博医生社区科普大作
绍元看健康
2025-01-24 19:14:54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