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历次运动概览(一) 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1950-1952年底 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改,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镇压反革命运动 时间:1950-1953年 概况:为巩固新生政权,打击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开展镇反运动。重点打击土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基本上肃清曾经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及会道门等反动组织,为巩固新生政权,保证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反”“五反”运动 时间:1951年底-1952年 概况:“三反”即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五反”即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运动抵制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了干部队伍中的蜕化变质分子,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严重“五毒”行为。 农业合作化运动 时间:1953-1956年 概况:从组织互助组开始,逐步发展到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运动 时间:1954-1956年 概况:从1954年至1956年底结束,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1955年全国掀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整风运动与反右运动 时间:1957-1958年(反右运动后期持续到1958年) 概况: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但随后的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造成了严重后果。 “大跃进”运动 时间:1958-1960年 概况: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炼钢铁等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开始 概况:在“大跃进”运动的同时开展,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除四害运动 时间:1958年掀起高潮 概况:“四害”指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臭虫),旨在消灭病媒虫害,改善环境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对卫生防疫等工作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
建国后历次运动概览(一) 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1950-1952年底 概况
听白评你好的
2025-01-23 21:27:38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