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宇宙全息
在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里,俞伯牙鼓琴 钟子期听琴。俞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钟子期听到琴声说 真好呀 巍峨的样子好似高山。俞伯牙心里想着流水 钟子期听到琴声说 真好啊 汤汤如流水。
俞伯牙一言未发 钟子期仅凭琴声便能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这种契合成为后世知音的最经典案例。但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的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相通么?俞伯牙弹奏出的一个音里面包含了他当时心里的所想所感的一切,他想着高山 钟子期听到了高山,是因为他弹奏的音符里有高山;他心念流水 钟子期听到了流水 因为弹奏的音符中也有流水。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曾经跟师襄子学琴,十天都没有学新的曲子。师襄子说 可以学些新的曲子了。孔子说 但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几天后,师襄子又说:你已非常熟悉弹琴的技法,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仍未领会乐曲中表达的心境。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曲子中表达的心境 可以学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说:我终于体会出作者是怎样的人了,皮肤深沉黝黑 身材高大 目光深邃有神 好像一个天下的王者,除了周文王 还有谁能如此呢。师襄子离开自己的座位对孔子拜了两拜说,我的老师告诉过我 这首曲子叫《文王操》。(“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钟子期能在音符中听到山水,孔子亦能从一首曲子中看到作曲的人的皮肤长相身材气质等。这是因为人的心中所思所想,能在他的琴声中、从他谱写的曲子中展现出来,因为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与其内在精神直接相关,它们本就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
在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原是跟随鬼谷子学习的同门,庞涓学成准备下山前对孙膑说, 自己如果混好了 就引荐孙膑也去。果然,庞涓凭借自己的才能在魏国做到宰相 深得魏王的赏识和信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混的风生水起。至于引荐孙膑的事情早就抛到脑后。有人在魏王面前推荐了孙膑,庞涓虽不情愿也只好请孙膑出山 名义上好像是他不忘当年约定一样。
孙膑下山前,鬼谷子给他占卜。鬼谷子让他去摘朵花,孙膑看到鬼谷子桌前一个铜瓶里插着菊花 就拿出一朵说请老师用这一朵为我占卜吧,然后又把这朵花放回花瓶去。
鬼谷子说出四点:01首先,这朵菊花是已经被折断的,不为完好,但是它性耐岁寒 经霜不坏,所以 是虽有残破 不为大凶。02其次,菊花在铜瓶里,铜是铸造钟鼎的材料,将来你的名字会被铸在钟鼎之上 青史留名。03还有,这花原本被折下来放到瓶子里,你把它拿出来 是再经提拔。所以初次下山 你恐怕并不如意 要经历波折。04最后,这朵花又被放回瓶中,归于原位,将来你的结果仍在故土齐国。
后来孙膑到魏国,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设计诬陷孙膑,导致孙膑受到被剜去膝盖骨的惩罚。孙膑在绝望中想到下山前老师给他一个锦囊,他打开锦囊 看到里面写着两个字:装疯。于是孙膑通过装疯 暗中把自己的消息传到齐国去,被墨子、田忌派人解救,终究是回到了齐国,成为田忌的座上宾 。后来孙膑指挥齐国打败魏国军队,庞涓被困难自杀。
孙膑的名字原本叫孙宾,在下山前鬼谷子对他说 我要给你改个字,于是在宾旁边加了一个月,就成了膑。膑是弯曲膝盖骨的刑罚,可知当时鬼谷子已经预见到他将来要经受的刑罚,但是天机不可泄露,因为此劫亦是其命中注定要承受的。
通过一朵花,鬼谷子便能看到孙膑之后的命运。因为人的生命能量在人自己身上,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处境、未来的轨迹,无不在其生命能量中。而他的一思一念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之间,无不是其生命能量的展现。孙膑摘的这朵花 看上去是偶然行为 但所谓“一饮一啄 莫非前定”,摘花的一念、动作能够发生 无不牵动着他的过去与未来,也叫“机锋”。用现代的语言说 就是宇宙的全息性,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 但局部之中亦包含着全部整体。人是宇宙中的生命,自然也具备这种特性。
人说,那是不是不说什么 不做什么,就没有信息了?不说、不做,也是人的选择决定,也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