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张幼仪哭着对徐志摩哀求道:"我已经怀了咱们的第二个孩子,你不要抛下我

文山聊武器 2025-01-22 18:46:34

1921年,张幼仪哭着对徐志摩哀求道:"我已经怀了咱们的第二个孩子,你不要抛下我们,好不好?"徐志摩甩手道,"这个婚是离定了,不离也得离。"于是摔门而出。 在20世纪初的江苏宝山,张幼仪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大家族。这个家族不仅在经济上富足,在政治上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从小,张幼仪就得到了与众不同的关爱和教育机会。在那个普遍重男轻女的年代,她的二哥张君劢极力反对母亲给她缠足,使她免于传统陋习的折磨。 1912年,年仅12岁的张幼仪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在那个女子识字率极低的年代,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还接受了三年的新式教育。 然而,即便受过新式教育,张幼仪依然难逃包办婚姻的命运。1915年,15岁的她被家人做主,许配给了浙江海宁的富商之子徐志摩。 这桩婚事在外人看来可谓门当户对。徐家是江南富商,经商有道;张家则在政商两界都有深厚根基。 徐志摩虽然尊重父母之命,但他内心深处却对这桩包办婚姻充满抵触。 在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照片时,徐志摩就用"乡下土包子"来形容她。这种带有偏见的态度,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存在。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张家人期待的那般美满。张幼仪按照传统妇道,勤恳持家,照顾公婆,处处以夫为天。 她的表现得到了徐家父母的赞赏,公婆对这个儿媳妇十分满意。然而徐志摩对她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两人聚少离多。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为徐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个被徐家人唤作"阿欢"的男孩,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短暂的欢乐。 但孩子的出生并没有让这段婚姻有任何改善。徐志摩以留学为由,很快就远赴英国,将妻儿留在了国内。 在徐家老人的一再催促下,1920年张幼仪带着年幼的阿欢来到英国沙士顿与徐志摩团聚。这次团聚非但没有让婚姻有转机,反而加速了这段关系的破裂。 在异国他乡,张幼仪依然延续着传统妻子的角色,默默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起居。但此时的徐志摩已经遇见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对妻子更是冷若冰霜。 当时的英国正是西方思潮涌动的时代,徐志摩在这里不仅找到了新的爱情,也找到了打破传统婚姻枷锁的勇气。 1921年的英国沙士顿,当张幼仪告诉徐志摩自己已怀有身孕时,徐志摩却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深深爱上了林徽因,他迫切地想要结束这段婚姻。 无奈之下,张幼仪只能向她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在二哥的帮助下,她离开了英国,前往德国柏林。 1922年,在柏林的一家医院里,张幼仪生下了她和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这个被取名为"彼得"的孩子,成为了她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唯一慰藉。 然而徐志摩此时赶到柏林,却不是为了看望刚出生的儿子。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办理离婚手续。 1922年,在柏林的公证处,这对夫妻签署了离婚协议。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据《民法》进行的西式离婚案例。 离婚后的张幼仪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选择了留在德国。在二哥张君劢的帮助下,她进入了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学习幼儿教育。 徐家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每月都会给张幼仪寄去300大洋。这笔钱让她得以雇佣保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专心学习。 在德国求学期间,张幼仪刻苦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德语。 然而1925年,年仅三岁的小儿子彼得因腹膜炎救治无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失去小儿子的打击让张幼仪几乎崩溃。但她没有被这个打击击倒,而是更加专注于学业。 在德国的这段时间,她不仅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生活。 1925年底,已经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张幼仪,开始为回国做准备。 1926年,张幼仪回到上海,凭借在德国学习的经历和流利的德语,她很快在东吴大学获得了一个教师职位。 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她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并成功扭转了银行濒临倒闭的困境。 她的商业版图并不止于此。张幼仪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 1934年,在二哥张君劢创立国家社会党后,她又成功管理该党的财务工作。抗战期间,她通过屯积军用染料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然而在事业成功的同时,张幼仪并没有忘记往日的情谊。徐家父母年迁就养,她像从前一样照顾他们,甚至比徐志摩和陆小曼做得更好。 1931年,徐志摩在空难中不幸离世。当时的陆小曼悲痛欲绝,无法处理后事,林徽因也不便出面。在这个时候,是张幼仪挺身而出,和儿子阿欢一起妥善处理了所有事宜。 在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依然保持着她的善良和担当。她每月都会资助生活困难的陆小曼,还主持编辑了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 1953年,张幼仪的生活迎来了新的转机。她在香港结识了同样离异的中医苏纪之先生。在征得儿子徐积锴的同意后,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67年,67岁的她还和苏先生一起重游了英国康桥和德国柏林,重访了当年的足迹。 1972年,苏纪之先生离世,张幼仪移居纽约,和儿子一家共同生活。1988年,在纽约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后,88岁的张幼仪离开了人世。

0 阅读:35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