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两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还有哪些作品值得关注?

楷威放映室 2025-01-22 18:22:02

就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名单来看,即使是主竞赛单元,熟悉的名字也不算多,大多是新导演新作品。当然,少数可见的知名导演里,可以看到韩国导演洪常秀和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名字。

洪常秀真的是相当高产,风格化、同质化明显且标新立异,但肯定不是每部都值得一看。之所以高产,也是因为拍摄方式并不复杂,作品基本上属于执着于文本对话大于电影语言的那类文学性电影。个人认为洪常秀是拍摄相当随性随意甚至有些随便一位导演。

而林克莱特算是这些主竞赛单元里的大导演,无论是经典流传的“爱在三部曲”还是2014年的《少年时代》,都是重量级的佳作。本届入围的《蓝月亮》目前还看不到海报,倒是可以看到一张剧照。男主是林克莱特的老搭档伊桑·霍克,女主是去年因《某种物质》而引起关注的年轻女星玛格丽特·库里。

这算是一部传记影片,伊桑·霍克饰演劳伦兹·哈特(Lorenz Hart),是一位美国词曲作家和演员。他与《音乐之声》的创作者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合作过许多著名的音乐剧作品,如《俄克拉荷马》,本片里就涉及创作这部音乐剧的相关故事,以及片名“蓝月亮”也是来自于他们合作的民谣歌曲的名字。

另外,作为中国观众、影迷和文艺片爱好者,值得关注的自然就是文晏导演,刘浩存、文淇主演的《想飞的女孩》。这也是继2017年《嘉年华》之后,文淇和导演文晏的第二次合作。就故事简介来看,应该还是文晏导演熟悉的路数。两个女孩在困境中的相依为命,感觉刘浩存饰演的角色有点儿像之前她在《灿烂的她》里饰演那类“问题”少女。

霍猛导演的《生息之地》应该算是他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最早的《我的“狐朋狗友”》成绩不算理想。而让电影界对他关注的作品是2018年的《过韶关》,此片在国内获得了各种关注层面的提名和奖项,并在平遥国际影展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

另外,除了主竞赛单元入围的两部中国电影外,其实还有超过10部以上的华语电影分别入围了视点单元、全景单元、新生代儿童单元、论坛单元、短片竞赛单元、经典单元以及柏林影评人周。

其中来自中国台湾的朱骏腾导演的《河鳗》是电影节新成立的视点单元(Perspective)入围的第一部华语片;全景单元里,《众生相》的导演李骏硕曾自编自导电影《翠丝》,与另一部来自中国台湾的电影《爱作歹》都是同性题材的电影;而入围经典单元的华语电影是已经诞生超过90年的(1934年拍摄)由吴永刚导演的《神女》。

入围“柏林影评人周”的有部来自中国大陆的影片《世界日出时》,年轻导演祝新此前的作品入围过釜山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以及平遥国际影展。长篇处女作《漫游》曾获得多项电影节提名,并得到前辈电影人张献民的认可。

华语影片中除了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品,还有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一些合拍片,比如中德合拍的《水果农场》,而类似这样的影片的信息还十分有限。在电影市场更偏向娱乐商业的今天,以上提及的华语电影对这个生态环境来说,是带来某种贡献的,无论影片质量效果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