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型超市的困境

新浪财经 2025-01-21 17:24:30

国内大型超市正面临发展瓶颈,百强超市的销售规模、门店数量近些年呈下降趋势,能够反映出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传统商超还面临电商渠道、新兴折扣店等业态所带来的竞争,未来还需要提升渠道效率、提升产品质价比等方面来促进业绩增长。近期名创优品入股永辉超市获批,将共同拓展在零售领域业务协同潜力。

现在各大超市企业也在拓展新增长路径,可以看到多家企业对超市门店进行爆改升级,改善商品结构和服务模式提升自身竞争力,会员制模式也为部分企业带来了业绩增长,也有一些门店拓展下沉市场,但受到消费需求差异的影响效果似乎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现在电商零售不断普及,各大商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促进业绩增长。

Section1

名创优品入股永辉获批

去年9月,名创优品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其中包括牛奶公司持有21.1%及京东持有8.3%的永辉超市股份,这笔交易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交易达成后,名创优品将成为永辉的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扩大其线下零售版图;近日,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股权交易案正式获批,二者未来将继续在零售行业进行创新探索。

收购消息一经传出就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讨论,部分人并不看好这项行动的发展前景,主要是传统商超行业正面临发展瓶颈,永辉超市也正承担较大业绩压力,从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2023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10.62亿元、900.91亿元、786.42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29%、1.07%、12.7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总共预亏损88.35亿元,门店数量也在五年内缩减了近三分之一。

今年5月该品牌与胖东来合作启动调改升级,对旗下几家商超门店进行营业模式、商品布局等方面的改造,包括产品方面保留一线品牌和特色商品、增补时尚品类、淘汰三四线商品、新增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和熟食等;在环境方面重新梳理卖场布局,优化陈列位置;价格方面将优化采购渠道,保证商品定价合理;同时在员工福利方面进行了提升,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门店竞争力,也为其品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名创优品负责人曾将零售业分为可选零售和必选零售,表示看好必选零售(生活刚需如生鲜食品)的发展前景和抗风险能力,并表示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将使二者产生巨大的战略协同效应,包括渠道优化和品类共享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市场竞争力。二者还能够实现用户协同、供应链协同等,发挥各自在日常消费品和生鲜领域的知名度优势和市场基础。

Section2

胖东来模式案例

胖东来的热度席卷零售行业,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理念在消费市场广受好评,业绩上也在不断突破,有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该品牌本年度累计销售额已达14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2%,今年有望突破150亿,具体来看,自有品牌销售额达11亿元,总体销售额(含中央厨房)占比达30%,四个单品销售过亿,预计未来三年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至少突破50%。

该品牌商业模式的成功不仅推动自身发展,也为行业内其他大型超市提供了发展借鉴,今年以来,该品牌对步步高、永辉等超市进行调改,客流量及营业额较此前获得大幅提升,其中某品牌一门店爆改后,在重新开业当日销售额就达到了188万元,是之前13.9倍,当日客流量超1.2万人,是之前5倍;另一自主调改门店开业3天迎来了超15万人次,销售额达593.5万元,日均销售额接近200万元,同比增长5.4倍;除此之外,中百仓储、美特好等超市也在效仿胖东来模式自主求变。

该品牌的成功主要源于品质保证和服务升级,在商品质量方面,坚持“严选优质,拒绝次品”原则,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源头把控商品质量,从生鲜果蔬到日用百货都确保新鲜、健康、安全;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注重员工福利和发展,为员工提供良好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也十分重视消费体验,提供人性化的购物环境和服务,还包括免费存车、免费打气、免费提供修车工具等,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提供全方位人文关怀。

其背后核心要素主要是占领道德高点把握消费心智,始终坚持真诚原则,通过“用真品,换真心”的经营理念来获取消费信任和口碑,在利益至上的商品市场中独树一帜,更容易占领更多消费心智来赢得市场认可,所以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学习与借鉴主要还是提升质量保障与服务水平,通过服务能力的提升来寻求长期发展。

Section3

山姆在中国的成功

沃尔玛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迅速扩展规模开设了多家门店,在当前传统商超行业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其业绩表现依旧亮眼,根据财报显示,沃尔玛Q3营收为1695.88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净销售额为16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5.4%;旗下山姆中国前三季度净销售达到1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亿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从门店数量来看,截至2024年,山姆在中国拥有48家门店,并计划在2026年前增至60家。

该品牌独特的会员制模式为消费设置了一定门槛,主要面向中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质人群,能够更精准触及目标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保障顾客忠诚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中旬,山姆中国会员数已达到了860万左右,保守估计一年会员费收入超过22亿元;此外,该品牌在业务战略方面还强调价格优势、商品品类、购物体验和消费信任等方面,所采用的大包装销售策略、精选品类和优质购物体验为其业绩增长带来优势。

品质保障也是大型商超发展的重要环节,该品牌会员店宣称对商品具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大多选自国内外知名品牌以此来保障品质,其自有品牌则通过直接与供应商合作的方式来保障品质提升竞争力;在消费市场中,该品牌在商品质量方面也广受好评,不过近期,该品牌因虚假宣传、食品安全等问题多次引起关注,可能是由于快速扩张的同时供应链建设不足,也可能是网络上过度美化的宣传带来过高预期,理想与实际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不过该品牌的发展模式在行业内依旧具有可借鉴意义,例如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提供了便捷的消费体验,还包括“1小时极速达”等配送服务;构建起高效、智能的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实能够现商品快速周转运营;通过“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能够满足多样化购物需求,有数据显示,该品牌已布局近500个前置仓,单仓日均订单约1000单,客单价约230元,约有50%销售来自线上渠道。

Section4

目前国内大型超市竞争格局

传统商超、零售行业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经济环境变化、消费需求变化以及新竞争对手出现都影响着大型超市发展,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根据2023年行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公布了“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其中沃尔玛、永辉、康成投资(大润发)、华润万家、盒马、物美、联华、家家悦、中百仓储、钱大妈位列榜单前十位,其中5家2023年门店总数在一千家以上。

与2022年中国超市TOP排名相比,榜单前十位竞争格局变化并不明显,其中盒马排名略有提升,钱大妈凭借137亿元、2936家门店的成绩跻身前十,不过值得关注的是,TOP企业销售规模和门店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同比下降7.3%和16.2%;在2019-2023年期间,超市百强销售规模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19年9792亿元降至2023年8680亿元,降幅约11.36%,门店总数也由2020年的3.1万家降至2.38万家,2023年超市TOP100中有47家企业的门店数减少。

细分到各个企业,中国超市TOP10中仅有沃尔玛实现了销售额增长,2023年销售规模(含税)达1202.1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余9家企业销售额均同比下降,其中大润发、永辉超市下降幅度超过10%,分别为13.8%和12.7%。

胖东来进入《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榜单,排名在31位,该品牌作为区域范围内企业,门店数量仅有12家,营收为46亿,但其热度和流量在行业内比较高,凭借其良好的品控和服务水平获得市场认可。

各大超市企业在营业模式、品质、服务等方面均有不同优势,例如一些头部企业在商品种类、品质、便捷购物体验、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占据优势;部分企业以社区超市为主要经营模式,利用便捷的地理位置优势,紧贴社区居民需求,实现业绩增长;大张、信誉楼、比优特等来自低线城市企业也实现了销售同比增长。

Section5

电商零售发展

随着电商购物快速发展和消费习惯改变,各种电商平台给传统商超零售带来了一些挑战,现在大型超市也开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路径,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了不少企业关注的重点,线下实体店铺纷纷借助线上平台实现转型升级,通过与线上平台合作或者自建线上渠道,开展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配送服务,实现销售渠道拓展和业绩提升。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业模式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限制,能够使大型超市更便捷、更广阔的覆盖消费市场,有助于提升销售额;在消费体验方面,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配送这种服务模式也提供了更便捷的消费方式,有利于满足随时随地下单需求,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数据分析功能,了解消费偏好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精准营销并及时调整库存和优化供应链管理。

现在线下超市+自营平台的业务模式已经成为了大型超市标配,某大型超市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旗下自营平台到家业务覆盖了883家门店(同期在全国累计拥有门店943家),上半年实现销售额42.2亿元,同比增长4%,占整体销售额比达11.17%,日均单量30.6万单,月平均复购率为47.3%;另一头部企业线上业务占比过半,达到了约400亿元,并且线上业务增长速度达到25%。

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为大型超市带来了明显的业绩增长,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超市营业模式升级,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不过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业还需要着重注意品质把控和售后服务等问题,由于线上购物并不能直接接触实物,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更多问题,需要企业完善售前、售后服务,及时处理顾客意见和退换货需求,提高消费满意度。

Section6

零食折扣店等新业态带来挑战

近几年各种零食折扣店可以称得上是“疯狂”发展,通常以低价、便捷、多样化的产品来提升门店吸引力,尤其是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各种同类品牌和门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期间,头部品牌零食很忙、赵一鸣分别开出了4000多家和5700多家门店;近期,某零食折扣品牌在两个半月内门店数量就突破了1000家,商品SKU数超过3000种,通过全品类的商品结构布局来覆盖更广泛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

零食折扣店等新兴业态给大型超市等传统零售渠道带来了不小挑战,在价格方面,零食折扣店顾名思义通常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通过优化供应链或是产品规格的改变来实现低价,在新店开业期间,可能还会打出更大优惠力度或折扣;而且零食折扣店往往选址在人流量密集的地点,例如社区、学习、商业街等,直接分流了大型超市客流量,导致传统零售行业销售下降。

部分超市可能会采取“打不过就加入”的策略开展价格战,但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同时还受到消费观念改变、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增加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闭店率提升,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至少有131家商超门店关闭,且实际数量可能远不止于此,某大型超市品牌今年前半年关店62家,闭店率高达19.5%。

零食折扣店的快速发展对大型超市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面对新兴业态的竞争也不能靠价格战,现在不少大型超市通过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品质控制、独特产品组合、优质购物体验等方式来提升产品质价比和门店服务水平,未来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还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考虑如何把握消费需求变化或者引领消费需求方向,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Section7

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传统商超正面临发展困境,包括业绩下滑、闭店率提升等,大型超市如何创新求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品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超市发展过程中,品质保证是基础,也是影响消费体验的重要因素,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仍旧时有发生,未来仍需提升产品质价比,通过严格供应链管理确保商品质量;以及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精选高品质、高性价比商品;同时注重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培训员工、提升服务意识等方式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服务。

在营业模式方面,线上购物已经成为重要环节,大型超市需要加快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搭建线上平台、开展电商业务,提升线上购物体验;探索门店与仓库一体化商业模式,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和配送速度;通过优化门店布局和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渠道效率。营业模式升级将推动大型超市发展,不过实际操作起来仍然存在难度,还需要相关品牌不断学习与改进。

虽然行业内有部分品牌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但品牌想要实现自身突破也并非一味模仿,例如超市行业的“爆改风”可能更多是宣传手段和热度打造,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长期发展的检验,品牌在提升品质把控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偏好,来寻找自身发展方向。

尽管当前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但困局往往是阶段性的,未来发展仍然能够保持积极态度,一方面是国内人口基数较大,拥有广阔消费市场,而超市所布局的生鲜食品、生活用品等都属于消费刚需,拥有稳定消费基础和较强抗风险能力;政策层面也在积极促进消费复苏,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扩大内需为来年政策重点方向,消费市场有望迎来回暖。

认知&浅评:零售行业发展正面临挑战,传统大型超市纷纷出现了业绩下滑、闭店率提升趋势,不过行业内也有一些企业表现亮眼,通过独特商业模式、加强品质控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线上线下一体化等方式实现业绩增长和影响力提升,也为行业内其他品牌提供一些借鉴作用,未来提升产品质价比、门店仓储一体化提升渠道效率或许能够成为大型超市发展方向。

1 阅读: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