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电影被捧又被黑 背后原因
吴京的电影,就像一辆过山车,忽高忽低,载着观众的情绪起伏。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武打演员,摇身一变成了“票房收割机”,被捧上了神坛,但紧接着又因各种争议,被一些人推下了“神坛”。这中间的转变,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将吴京的电影与那些雷剧做比较,你会发现两者在本质上确实有相似之处。那些“刀枪不入”、“单挑一个连”的桥段,在吴京的电影里也屡见不鲜。我们承认,电影是需要艺术加工的,但当这种加工严重脱离现实,就会让观众觉得虚假。再比如,吴京电影里那些振奋人心的“爱国”台词,虽然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只要亮出中国护照,就能在世界各地横行无阻,平安无事。可现实是残酷的,前段时间发生的演员王星事件,就足以说明并非如此。我们当然为国家的强大感到骄傲,但也不应该因此产生盲目的乐观。吴京的电影,就像一个精心包装的“爽文”,它能满足我们一时的英雄主义幻想,但它和真实的生活,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距离。而且,吴京的电影,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除了主角的名字不同,其他几乎都一样,第一次看可能觉得新鲜,但看多了,难免会审美疲劳。
其实,吴京被捧上神坛,又被拉下“神坛”,这中间反映的是一种大众心态的转变。最初,大家被他电影里那种燃爆的爱国情怀所感染,把他捧成了“民族英雄”,可当这种热度逐渐褪去,当大家开始冷静思考电影背后的逻辑,就会发现电影里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吴京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众情绪的一种宣泄口,当大家需要英雄的时候,他就被捧上天;当大家开始反思的时候,他又被推下“神坛”。这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不能只被情绪裹挟,更要保持理性的思考。希望未来吴京能带来更多元的角色和题材,而观众也能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