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雕像不能拆!我不同意!”1977年,专家竟要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一个士兵站出来坚决反对。 毛泽东同志的诞生与成长,正值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国内封建统治的腐败下,拥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外敌的压迫下日益衰弱,人民生活困苦,文明的光辉黯然失色。面对国家的危亡,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接连发生,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这些救国方案大多以失败告终,无法根本改变中国的命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抵御外敌入侵、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伟大斗争,最终在这场关系国家存亡、民族解放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胜利。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和一代伟人,始终站在这场斗争的最前线。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他怀揣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中。为了寻找中国的出路,毛泽东同志深入思考,反复比较和鉴别,最终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决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与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承受的深重苦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继续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不仅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毛泽东同志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1977年8月,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和建设,一尊通体用汉白玉雕琢的毛主席坐姿雕像终于落成。这尊雕像高3.45米,重达7吨,在全国各地雕塑名家的精雕细琢下,再现了主席生前的音容笑貌。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出现了... 不少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尊雕像与纪念堂整体的庄严氛围不够协调。毛主席雕像塑造得太过亲民写实,而纪念堂大厅却是一派庄重肃穆,特别是大厅正背景墙上描绘的锦绣河山图,与雕像的风格更是略显不搭。有人据此提出,不如推倒重做,塑造一尊更加威严、更符合纪念堂整体气质的毛主席站姿雕像。消息一出,举国哗然。 作为主持修建纪念堂工程的负责人,韩福裕同志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这个提议。在他看来,现在的这尊雕像,是全国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每一笔刀锋,都凝结着工匠们对伟大领袖深深的敬仰之情。更重要的是,它生动再现了毛主席平易近人、亲民爱民的形象特点。这不正是我们最想要铭记和怀念的主席音容吗?怎能轻易抹去? 终于有一天,当韩福裕在就餐时,灵光乍现。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在毛主席雕像周围,铺上大片盛开的鲜花,让主席像是坐在花丛中。这一来,鲜花与大厅内的山河背景交相辉映,让人不禁联想到毛主席诗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豪迈诗境。韩福裕的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就这样,韩福裕和同志们昼夜加班,在毛主席雕像周围布置了上万盆怒放的鲜花。五彩缤纷的花朵,将雕像衬托得熠熠生辉。那亲切慈祥的目光,更显得平易而伟大。毛主席像是置身于锦绣的山河中,又似乎坐在盛开的花从里,与人民的大好河山浑然一体。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不仅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和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毛主席雕像不能拆!我不同意!”1977年,专家竟要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一个士
曦月谈谈
2025-01-20 16:48:07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