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给了他400元的收

牧童的娱论 2025-01-19 17:01:06

当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给了他400元的收藏费,如今这幅画却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信息源:百度百科《父亲》 1980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一幅巨大的油画——《父亲》,静静地悬挂在展厅的中央。这幅画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 这幅作品让罗中立一夜成名。他不仅斩获了全国青年画展的大奖,还收获了450元的稿费——这在当时是一个巨额数字,相当于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 拿到稿费后,罗中立内心充满感激和喜悦。 《父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罗中立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受。他希望通过艺术语言,展现普通劳动者的尊严和伟大。 他曾说:“《父亲》是为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而作。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脊梁。 那天是大年三十,整个厂区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人们忙着贴对联、准备年夜饭,周围的喧嚣让罗中立显得格格不入。他早早回到了家,却觉得心中空落落的,于是披上外套走到街头,想看看是否能找到点什么新的刺激。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一个公共厕所旁时,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罗中立皱了皱眉,刚想离开,却被一个坐在厕所旁的小木凳上的身影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中年男人,瘦削的脸被风霜刻画得像一块干裂的泥土,手里紧紧攥着一根竹棍。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目光呆滞地看着远处,仿佛整个人已经变成了雕像。 罗中立迟疑了一下,走近了那人。他嗅到了更浓的粪便气味,看到了男人身后的两只大粪桶,还有他脚边的小火盆里微弱的火光。 这个男人是一个“守粪人”,专门守护公共厕所的粪便。那个年代没有化肥,粪便是一种珍贵的肥料,为了防止有人偷取或破坏,必须雇人看管。 “今天冷得很啊,大爷。”罗中立试着搭话。 男人抬起头,目光从他身上扫过,仿佛看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影子。他咧嘴笑了笑,那笑容像被冻住了一样僵硬,“冷啊,但我守着这两桶粪,就有工分,能换粮食,也值了。” 罗中立坐在他旁边,和他聊了起来。原来,这个男人姓陈,今年刚过四十,是村里的贫农。 陈大爷的妻子早些年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他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接下这份最底层的工作。他的手满是冻疮,指节因为长期接触粪水而变得粗糙肿胀。 “你每天在这儿,从早到晚坐着,累不累?”罗中立问。 “累啊,怎么不累?”陈大爷苦笑着摇头,“但总比饿着肚子强。我守着粪,守住的也是这家人的命。” 罗中立听着陈大爷平淡的讲述,心里像被什么猛然撞击了一下。他看着眼前这个在世人眼中卑微到尘埃里的男人,却感受到一种不平凡的力量。 他的手忍不住在兜里摸索着铅笔和速写本,开始飞快地记录下陈大爷的神情。那双沧桑的眼睛,那瘦弱却挺直的脊背,那双冻裂却依然紧握竹棍的手,一切都那么深刻。 “我要画一张画。”罗中立心中涌动着强烈的创作欲望,“我要替他发声,替所有像他一样默默守护家庭、守护生计的人发声。” 那天晚上,罗中立回到家,心潮澎湃。他开始在纸上勾勒陈大爷的轮廓,回忆他坐在小木凳上时的姿势。 他将陈大爷的形象放大,将他与那两桶粪肥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他的笔下,这个卑微的守粪人不再只是一个农民,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数百万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的付出支撑了社会的运转,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次偶然的发现,成为罗中立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转折点。他创作出了那幅震撼人心的《父亲》。

0 阅读:12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