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外国用户选择小红书,而不是ins、youtube、快手、抖音、微博等?
有这么一个论调:“因为小红书的年轻女性用户较多,能看得懂英文,筛掉了一大批文化程度低下的用户,tiktok难民接触的是中国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群体。”
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多及用户群体年轻,这是不假。但“文化程度较高”没有任何依据——因为没有标准。
你不能简单认为“年轻群体多”就代表“文化程度高”——快手上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年轻小妹”也挺多。
外国人也不知道中国某个社交平台上的用户性别占比、内容喜好、文化程度…换位思考,你换一个外国软件,肯定不会针对各个社交软件做用户分析再选择用与不用。
影响你选择社交软件的判断,应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从众行为”。
在互联网上能让你产生“从众行为”的。
第一个是排名,也就是中国社交软件的下载量。
即,点开软件商店,看到较为前排则会下意识下载。
第二个是用户群体。这里的用户群体不是指“性别比例占比、用户文化程度高低”,而是指“地区”。
小红书没有对不同国家用户进行分区运营,基本都在华语圈流传。
这里有两组数据可供参考:
1)据小红书官方数据,小红书MAU已达2.6亿,男女用户比例3:7。统计数据显示,小红书在马来西亚已拥有150万用户,即平均每4至5名华人当中就有1人使用,用户年龄年轻化,大多介于20至35岁之间,超过80%的用户都是女性。
2)一位小红书培训人员给过一组数据:“2022年新加坡约有55万人使用小红书,马来西亚大概150万人,泰国、印尼总计超10万人。”
在国外,小红书就相当于“百度+微博+大众点评+知乎+社交软件”…
做旅游攻略、找附近美食,甚至排坑避雷,都会用到小红书。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小红书已经积累了不少海外用户。
第三个是用户使用习惯。
好比如一个使用十年的iPhone用户,某天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不换另一个品牌的手机时,那么他的第一需求必然是换一台与iPhone相似操作逻辑的手机。
尺寸、返回逻辑、后台管理等等…
小红书集成了图文、视频、种草(带货)等内容板块,这与tiktok相似。
当然了,其它软件也有这个属性,但为什么其它社交软件就做不到呢?
这里再说第四个,海外营销。
如上提到的“小红书不区分地区用户的内容”——这是基础条件。
另一个是加强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品牌力。
说得直白些,就是告诉你,我这软件嘎嘎好用,全是单身年轻女性,你就说老色批们会不会涌进来。
所以,小红书出现现象级的增长,不是单纯地靠某一因素,而是在经过漫长的布局之后,通过精准的内容定位、社区文化的精心培育以及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成功吸引了大量活跃的“歪果仁”。
这就是中国品牌出海的最好诠释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