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西藏,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显露出它的脆弱。4.75万名失去家园的灾区群众,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生命宝贵,重建刻不容缓。
在这个紧要关头,全国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各方齐心协力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高原反应、氧气稀薄、崎岖山路,这些在他人眼中的难题,成了运送板房框架的卡车司机们的常态。载着板房框架的卡车,犹如钢铁巨兽,碾过广袤的荒凉高原,向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挺进。司机们心中明白,车上装载的不仅是建材,更是灾区人民的新希望。
到达定日县后,卸货工作立刻展开。藏族汉子罗旦和他的工友们,干劲十足,日夜兼程。首批运抵的18套板房,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需要在两天内完成搭建。工地上,机械轰鸣,工人们争分夺秒,忙碌不已。板房搭建速度惊人,两天即可完成500平方米,每个房间足以容纳四到五人。这如同奇迹般的建造速度,展现了中国在救灾中的高效与实力。
为4.75万名灾区群众搭建9500个“水泥房”板房,确保所有居民有临时住所,是重建的第一步。这些板房坚固、保暖,为灾区人民提供了比帐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西藏电力部门迅速跟进,为每栋板房及时接通电力。员工们不畏惧余震,加班加点,确保新居一通电,便能让受灾群众感受到温暖。在最为严重的古荣村,首批搬进板房的107位村民,已经在这个寒冬中感受到来自国家的温暖。
虽然板房仅为临时住所,但为后续重建争取了宝贵时间,国家承诺将在板房过渡期后建造永久性住房。此次救援无疑体现了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以及中国社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板房虽小,却点燃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希望之火,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每一栋新建成的板房中都得到了鲜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