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曾获一等功的英雄刘亮华,因为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嘲讽和不公正对待,愤怒之下纵火烧毁了民政局,却意外地被无罪释放。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刘亮华的战友,曾在抗战中因伤致残,生活在农村,生活非常困苦,尽管多次申请低保,却总是被拒。为了帮助这位困境中的战友,刘亮华虽然自己也面临下岗的窘境,但二话不说,便骑上摩托车,带着战友去民政局申请低保。
然而,到达民政局后,他们遇到了闭门羹。工作人员不仅拒绝办理,还因为刘亮华骑摩托车来而对他出言不逊:“不要脸”。尽管刘亮华详述了自己与战友的参战经历,对方不仅不以为然,反而冷嘲热讽道:“退伍兵?我看是逃兵吧。”这种侮辱彻底激怒了刘亮华,工作人员甚至挑衅地说有本事就把这里烧了,这成为了压倒刘亮华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愤怒至极,用打火机点燃摩托车的油箱。
瞬间,民政局大厅火光冲天,尖叫声此起彼伏。站在火焰前的刘亮华,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惨烈的战场岁月。他17岁参军,尽管因为瘦小常被嘲笑,但凭借不屈的精神终于上了战场。在那场撕心裂肺的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战友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班长将内脏塞回去继续战斗。这些情景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无数夜晚梦回战场,流血牺牲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他的精神似乎一直困在那个无休止的梦魇里,暴躁、易怒已成了常态。
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刘亮华被告上法庭,但民众纷纷为他求情,战友们也赶来声援。最终,经过精神鉴定,刘亮华被诊断出患有战后创伤性应激障碍。法庭最终免除了他的刑事责任,仅要求他赔偿民政局的损失。整个事件在引发社会对退伍军人精神健康关注的同时,也让人们深思如何妥善对待这些曾为国家献出青春和鲜血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