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成都军区副司令王金泉大校前往边防视察,步行了3天3夜抵达墨脱。见到300多位边防战士时,王副司令惊讶地发现:“战士们没有1个穿军装的。”营长赶忙解释:“首长,我们想穿军装,却穿不上啊。” 1985年秋日,墨脱边防营驻地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成都军区副司令王金泉大校。当王副司令一一握手,亲切慰问驻守边疆的战士们时,他却愕然发现,300多名官兵中竟无一人着军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副司令不禁皱起了眉头。营长赶忙上前解释:"首长,我们这里地处高原,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潮湿。加之巡逻路途遥远,道路崎岖,现有的军装早已破损不堪。" 原来,由于驻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军需物资运输困难,官兵们的军装数量本就捉襟见肘。时间一长,旧的军装便愈发不能满足边防巡逻的需要了。修修补补、反复穿着已成常态。即便如此,军装的数量仍远远不能满足所有战士的需求。 营长接着说道:"首长,你看,这里的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旧军装又单薄,根本无法御寒。为了不误边防巡逻任务,我们只能向上级请示,暂且允许战士们身着便衣执勤。" 王副司令凝视着战士们。他们身着五彩缤纷的藏族服饰,脸上洋溢着忠诚和热情的笑容,却唯独缺少了军人的庄重与威仪。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王副司令的心。 告别营地时,王副司令依依不舍地望着那一张张晒得黝黑却朝气蓬勃的面庞,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战士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不能让他们再为后勤保障发愁,更不能让他们连一身体面的军装都穿不上! 王金泉将军的一生,是一部与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紧密相连的奋斗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他在枪林弹雨中历练成长,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领导者。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 抗日战争时期,王金泉投身革命,先后担任学员、干事、分队政治指导员、工作团团员、营特派员、团总支书记等职务。这个时期的他,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基层政治干部。在那个敌我力量极度悬殊的年代,每一场战斗都充满危险与挑战。 在晋县桃园战斗中,王金泉所在部队利用有利地形,以巧妙的战术伏击敌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这场战斗,不仅粉碎了日军的进犯计划,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紧接着,在深县北、十里铺等地,王金泉继续参与多次小规模游击战。他担任分队政治指导员时,带领战士们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巧妙地与敌周旋,逐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 夜袭安平县城的战斗尤其惊心动魄。王金泉所在的部队利用夜幕掩护,迅速突破敌军防线,奇袭城内的守敌。此次行动中,他不仅负责战斗组织,还积极鼓舞士气,确保了战斗的顺利进行。这次夜袭不仅歼灭了大量敌军,还缴获了重要物资,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的抗战斗志。 在韩村铺反“扫荡”战斗中,王金泉更是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当时,日军集结重兵,对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妄图彻底摧毁抗日力量。在敌人重重包围下,王金泉带领部队灵活应战,采取打游击、分兵突围的战术,成功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击退了日军的围剿。这一时期的历练,使王金泉逐渐成长为一名既有政治头脑,又善于实战的基层指挥员。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王金泉的职位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团总支书记、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务。他先后参加了绥远、正太、青沧、保定北、清风店、石家庄、包头、张家口、平津、太原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平津战役时,王金泉所在部队参与了包围天津的攻坚战。面对敌军困兽犹斗的态势,他坚持政治动员与军事打击并举,确保了战斗的胜利。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华北全境的解放,王金泉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上级的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王金泉继续为国家和军队建设贡献力量。他先后担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师长、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等职务,参与了部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济南军区期间,王金泉担任参谋长、副司令员,积极推动部队战备训练和现代化建设,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他深入基层调研,关注士兵训练与生活,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为军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晚年,王金泉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继续致力于西南地区的国防建设。他重视边防安全,加强了部队在边疆地区的布防与训练,确保了国家西南边陲的稳定。 1989年,王金泉离休,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他的经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缩影。他从抗日战场的基层干部一路成长为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他不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也在新中国建设中倾尽全力,为国家的和平与繁荣贡献了毕生的智慧与汗水。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