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原北海舰队政委因为患上脑血栓,被紧急送往301医院。医生展开仔细检查,给老政委做了脑部CT,突然发现1块阴影。检查被迫停止,医生找到政委家属,讲:“老首长脑部有1个铁块。” 1981年的一个夏日,原北海舰队政委丁秋生因突发脑血栓,被紧急送往北京的301医院救治。主治医生王强接手了丁政委的病情。他仔细阅读了丁政委的病历,发现除了脑血栓,病历上并无其他疾病记录。王强决定先给丁政委做个全面检查,以便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当脑部CT片子出来后,王强仔细查看,却发现丁政委头部有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阴影。王强初步判断,这可能是颅内异物或肿块。 为了进一步确诊,王强决定给丁政委做个颅脑MRI。但就在护士准备给丁政委注射显影剂时,丁政委的儿子阻止了护士。 "王大夫,能不打那个药水吗?"丁政委的儿子有些担心地问。 王强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打显影剂是必须的。您放心,我们用的都是进口药,不会有事的。" 丁政委的儿子却坚持道:"医生,您可能不知道,我父亲头部有块弹片。当年打仗时留下的,一直没取出来。我担心显影剂会对弹片有影响。" 王强愣住了。他赶紧又调出CT片,仔细观察那个可疑的阴影。"看这个位置和形状,很可能就是金属异物。"王强喃喃自语。 原来,50年前,年仅18岁的丁秋生就参加了红军。在一次战斗中,丁秋生头部中弹,子弹穿过头盔,在颅骨上留下了一个弹孔。因条件所限,子弹只取出了一部分,有一小块弹片留在了脑中。 丁秋生将军的一生贯穿着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他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便投身于革命事业,并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革命生涯始于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的连政治指导员,而后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逐步成长为一位深具影响力的军事领导人和政治工作者。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丁秋生担任了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连政治指导员。那个时期,红军不仅面临着来自敌人的重重压力,更面临着自己队伍内部的思想和纪律问题。在战斗激烈、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丁秋生深知,单靠武力无法取得胜利,只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团结广大士兵,才能真正凝聚力量应对外部的威胁。他在基层单位的实践为他后来的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的长征,更是让他见识到了党和红军如何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坚定的政治工作和严密的组织纪律克服困难。 抗日战争爆发后,丁秋生不仅继续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还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工干部训练队等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直接参与了战时的政治工作和干部培养。作为军政大学政治部的干事与股长,他参与了大量党的干部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军事素养的干部。更为重要的是,丁秋生始终明确自己在军事斗争中的使命,他不仅关心战斗任务的完成,更关注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丁秋生的政治工作,不仅仅是培养忠诚的战士,更多的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他任职的多个重要岗位上,无论是在政工干部训练队,还是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部主任的岗位上,丁秋生始终把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组织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仅是靠指挥员的军事才能,更多的是通过党性教育,强化部队的思想觉悟。正是这一点,让丁秋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能够稳固部队的内部,保持战斗意志,为胜利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丁秋生继续活跃在革命的最前线。他先后担任鲁南军区第八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等职务,继续为部队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在战争激烈、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丁秋生深刻认识到,不论战场上的形势如何变化,保持党和军队的高度团结与忠诚是最为重要的。他在战争中不仅注重组织军民的政治工作,更加重视培养政治干部,为部队的胜利创造了强大的后勤支持和思想保障。 解放战争的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丁秋生转型为新时代的军队政治工作者。他担任了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政治部主任、浙江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务,进一步强化了军队的政治建设。他深知,在战时环境下的军队和建设时期的军队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建设和稳定新生的人民政权时,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丁秋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加强党性教育,确保部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就这样,一个偶然的CT检查,让一段尘封的红色记忆再次鲜活了起来。一位老英雄头颅中的弹片,成为了一个特殊的"镇馆之宝",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1981年,原北海舰队政委因为患上脑血栓,被紧急送往301医院。医生展开仔细检查
江樵品史呀
2025-01-18 18:15: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