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国共两党的关系迅速紧张起来。到了1946年,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经过长达四年的残酷战斗,蒋介石最终只能带着剩余的部队逃到了台湾。到了晚年,他在台北仁寿宫里常常念叨起过去的事情,总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到个别人身上。
在蒋介石看来,美国特使马歇尔和他的亲信李宗仁就是让他失败的主要“罪魁祸首”。他总觉得,要是这两个人没有从中捣乱,国民党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内战爆发前,马歇尔曾建议成立联合政府,这让蒋介石觉得是在动摇国军的军心。马歇尔走后,美国也停止了对国民党的支持,蒋介石更是坚信这是马歇尔在背后搞的鬼,导致国军在东北失去了重要的战略位置。而李宗仁在蒋介石眼里,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早在1927年北伐成功后,李宗仁的地位就水涨船高,开始跟蒋介石对着干。到了1936年的两广事变,李宗仁更是在南京政府里安插自己的人,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1948年,李宗仁甚至还参加了正副总统的竞选,差点就把蒋介石给比下去了。蒋介石觉得,李宗仁的这些背叛行为,严重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内战的失败。不过,国民党败北的缘由远比这两人间的纠葛要错综复杂得多。军政体系的溃烂无能、美国立场的风云突变,以及共产党领导力的日益精进,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量级因素。蒋介石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一味地责怪外部环境的变数和手下的背叛,这无疑暴露了他内心的偏执与固执。
“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评判”,无论蒋介石怎样为自己的失败辩解,都无力扭转历史的走向。他的晚年时光,被对往昔的悔恨与不甘所笼罩,但历史的车轮仍旧无情地向前滚动,为我们留下了一页页耐人寻味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