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上第五个迁出户口的人 ------ 上回书说到,表哥开着拖拉机送我去县中报

靖易谈文化 2025-01-17 07:06:08

我是村上第五个迁出户口的人 ------ 上回书说到,表哥开着拖拉机送我去县中报到时说过,好好念书,争取迁户口。 我没有让他失望。 在村上,因为考取大学比我早迁户口的共有4个人,他们分别是: 第一个人,考取北京哪个大学不清楚,他是村上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目前在北京定居。 第二个人,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在上海某研究所工作,目前在上海定居。 第三个人,考取了师范学院,后分配在我的母校县中做数学老师,与我同城。 第四人个,考取华东工学院,因为客观原因分配工作时去了企业,后辞职下海,现已成功上岸。 我是第五个,考取江苏省司法学校,中专。 迁户口是我们这里的方言,意思就是农转非。 农转非,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只有农转非,才能跳出农村,走向城市,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而农村人农转非的途径有两条 :当兵,考学校。 我们五个人,走的是正儿八经的第二条路子。 --------- 我的家庭情况与其他四个人有点不一样,我的父亲是部队转业干部,属体制内,在机关工作。我母亲是农村户口,我的户口性质随母亲,也是农业户口。 如果想跳出农门,只能走那两条路径。 当兵的机会还真有过。 高三那年,有一个招飞的名额,从身高、视力和体检的各项指标对比下来,全高三六个班,符合条件的就3个人,绝大部分都是视力不合格,我当年左右眼裸视一点五,杠杠的,羡煞多少同窗。 最后的决战在百米赛跑,谁拿第一谁走人。 当年,我的身高一米八七点五,体重只有150斤不到,走起路来都像风摆杨柳,能跑起来已算万幸,百米赛跑,只能当作以后吹牛的资本了。 结果可想而知,我的从军梦,梦断400米跑道。 剩下的机会只有一个,考学。 自古华山一条道,我别无选择。 --------- 高中三年,我最大的感受一个字,苦 !二个字,苦苦 !三个字,苦苦苦 ! 现在想起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太苦了 ! 本来我的总成绩够省丹中的分数线。在我们这里有一句话,踏进省丹中,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之门。但那年省丹中有一个硬杠子,就是英语成绩必须过30分(当时英语总成绩50分),而我只考了27.5分,所以被二中(后来的县中)淘了去。 为什么叫淘了去呢? 因为二中在向农村全面招生前,属于体育特长学校,当年的足球队,篮球队都是省队的人才基地,老师队伍中也以体育老师最为吃香。 二中不甘心千年老二的社会地位,从1982年开始向农村招生,并把宝押在我们身上。那年我并没有填二中的志愿,但二中直接从招办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直接将我们录取,所以叫淘。 进了二中,我知道自己的软肋是英语,所以加大了背单词,练语法的力度,卡尔.马克思wors born in Germany这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英语成绩也赶上了平均水平,但要命的是,物理成绩始终不理想,串联并联把我迷得稀里糊涂,没办法,高二分科的时候,我忍痛放下数学,化学的高分成绩,直接选了文科,当了一名文科男。 历史地理本来处于副科地位,分了文理科之后,突然上位做了正室,我们的态度只能发生一百八十 度转弯,亲亲热热把他们抱在怀里。 背历史知识要有时间概念,按先后顺序排列,这样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背地理知识要有经纬度概念,让地球仪立体呈现,中国的,世界的,然后是地形,气候,山脉,河流和动物等等。 我在高一的时候是化学科课代表,到了高二是数学课代表,我的语文成绩是语文课代表都嫉妒的存在,特别是作文。 剩下的还有政治,除了死记硬背知识点,还要有一点政治敏锐性,掌握时政要闻。 万事俱备,我在高二辛苦了整整一年,基本解决了偏科的问题。只等高三强化复习一年,便向着考场进军。 千防万防,谁知道老爸的手表会停摆(之前写过),谁知道1985年的语文考卷第一道题目会这么难,我在高考第一天的第一场就打了败仗。 好在我心理素质过硬,及时调整心态,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成绩,以高于当年中专分数线9分的成绩被江苏省司法学校录取。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村里的治保主任亲自送上门,老爸抽出一支飞马牌香烟敬他,想不到主任却不接,笑嘻嘻地祝贺:儿子考上大学了,就发这个香烟。 老爸也不含糊,飞身上楼梯,拿出一包大前门,不拆了,都给你。主任笑咪咪地接了,后来迁户口的事情也是主任一手操办的。 开学前,爸妈热热闹闹为我办了十桌升学宴,把队里每家每户的人都请了,剩下的菜吃不掉,打包吊在井里,我现在都有这个印象。 从此,我跳出农门。

0 阅读:0
靖易谈文化

靖易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