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对越反击战过后,我军内部出现了令人不解的一幕,杨得志将军升任,可

小博大史呀 2025-01-16 16:29:51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对越反击战过后,我军内部出现了令人不解的一幕,杨得志将军升任,可许世友将军却直接离开了军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熟悉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军的进攻态势总体分为两部分,东线和西线,东线是广西方向,指挥官是有着“猛张飞”之称的开国上将许世友担任,西线为云南方向,是由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杨得志负责指挥。 同为上将的两人在军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领到任务后,他们也是即刻奔赴战场,并在各自的战线上出色完成了任务。 狭义上讲,对越反击战仅仅持续了28天,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越军根本无力抵抗,被打得节节败退,在解放军占领了谅山后,拿下越南首都河内只是时间问题。 但解放军并没有选择占领河内,而是选择了撤军,这是由对越反击战“教训越南”的性质所决定的。 杨得志、许世友两位悍将都是对越反击战的大功臣,可战后,两人的命运却不尽相同,一个升任为了总参谋长,另一个却退居了二线。 有人说,这是因为相比之下,杨得志在战场上的表现要好于许世友,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并不是这样,真正了解对越反击战的人不会不知道,许世友将军的表现并不在杨得志之下。 东线,从最初的兵力部署阶段,到战争的战术安排、具体的谋划指挥,再到最后的撤军计划,这一切都是许世友一个人在操心。 但西线不一样,杨得志还有两个重要帮手,王必成和张铚秀,在动员部队这个阶段,大部分都是王必成在负责,反击战前期,是杨得志在指挥,但中途因为胃痛难忍,回到了后方,接下来的作战则是由张铚秀领导的,可以说,西线所取得的成就,两位昆明老将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 再一个,许世友的东线虽然出现了较大伤亡,但不要忘了,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也更加强势,并且歼敌数量也更多。 战争的三个阶段,许世友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对于中央的战略决策实行地也非常到位,相比之下,说许世友的功劳大过于杨得志也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许世友更有可能担任这个总参谋长的职位,可为什么偏偏让杨得志当上了呢?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还得看看战后两人都经历了什么。 1980年初,杨得志和许世友都出任了中央军委常委,是我军的决策最高层,可事后,两人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先来说说杨得志,他还陆续担任了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和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晚年时依旧奋斗在第一线,参与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但许世友则不同,他不光失去了主帅一军的身份,还离开了领导职位,退出了军队舞台。 实际上,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许世友的年龄大了,身体扛不住了。 许世友出生于1906年,年轻时的他跟着队伍南征北战,付出了诸多心血,但相应地,身体也承受了太多压力,1980年,已经75岁高龄的他已经没有胜任工作的精力和能力了。 杨得志比许世友小了6岁,虽然在对越反击战中犯了严重的胃病,但好在恢复很好,晚年时身体也十分硬朗,还能为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奉献力量。 不管怎么说,两位都是新中国的大功臣,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关注国家利益,两人都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他们晚年时的决定都是正确且合理的。

0 阅读:202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呀

小博大史呀

小博大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