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这算我们借的,等革命胜利了拿着欠条到政府去兑换吧”。

茉莉花开满庭院 2025-01-16 15:19:19

杨明荣拿着这张泛黄的欠条,站在孝感市人民政府门前,思绪从过去的回忆中拉了回来,因为实在是生活困难,他决定到政府门前试一试。 小心翼翼的将泛黄缺角的欠条交给了工作人员。 “那个,这个你们还认吗”? 孝感市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看到纸条也十分惊讶,只见杨明荣缓缓道来讲述这欠条的来历。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员,在如此危急时刻毛主席带领着队伍上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不顾日军的入侵,秉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在1930年对红军进行围剿,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这天一支红军来到了杨明荣的爷爷杨长银所住的村庄里。 当时孝感地区并没接触过红军,那个年代军阀割据,战争频发,大家看到红军认为跟普通的军阀一样抢掠老百姓的东西,纷纷紧闭房门。 红军自己也清楚,毕竟红军大多是工农百姓也经历过被军阀压榨的事情,所以红军非常能体谅孝感地区人民的心情。 红军军纪严明,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来约束红军军人,红军也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相信用实际行动,一点点的感化着孝感地区的百姓。 红军开始在这小山村里面驻扎下来,每天除了日常的训练外,就去帮助当地百姓挑水劈柴,耕作田地,老百姓一看他们与那些军阀士兵完全不一样,渐渐的接受并喜欢上这支队伍,也纷纷的让自家孩子或者青年加入其中,红军虽然缺粮但并不会纵兵抢粮,而是挖野菜吃树皮。 杨长银是杨明荣的爷爷,在当地也算是富裕家庭,在耕地的期间看到了红军埋锅造饭,心想这支部队到底在吃什么,在这里这么多日也没见过他们向当地的百姓要粮,心生好奇的他决定前去看一看。 只见锅里飘着一颗野菜,清澈如水的“汤”里面还放着树皮,杨长银顿时呆住了,如此的军队他生平未见,帮助百姓却不向百姓索取半分。 他的心里难受了起来,连忙找到红军领导。 “你们就吃这些,为什么不向我们要”。 “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杨长银晚上辗转反侧,脑中就一直闪现出野菜和树皮的画面以及反复出现的话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再也坐不住了,当晚就在厨房清点出一些粮食,并准备好了银钱。 天刚蒙蒙亮,一夜未眠的他连忙找到红军的领导,将粮食和四百大洋交到红军手中,虽然红军十分感动但拒绝了杨长银。 “为什么不要啊,就当我借你们的可以吗,战士需要营养,有好身体才能打敌人啊”。 红军领导和杨长银一个坚决不要,一个坚持要给,一来二去,杨长银直接表示不要我就不走了,红军见状只好收下,并且打了欠条。 “大爷这算我们借的,等革命胜利了拿着欠条到政府去兑换吧”。 杨长银见红军收下了,满心欢喜的收下了借条,他只想让红军拿的安心吃的放心,收下借条的他只想当做一个纪念,并没有想让红军还钱的意思。 这张欠条也就保存下来了,红军也不负众望,带领着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杨长银去世前告诫儿孙,红军为我们牺牲太多,我们亏欠他们太多,这个欠条当做纪念即可。 这张欠条就当做传家宝一般传到了杨明荣手中,但因为疾病导致家庭贫困实在揭不开锅的他,只好违背“祖训”来市政府碰碰运气。 孝感市人民政府在检查后确认是真的立刻兑换了这张欠条,约四万块,并且给杨明荣的病情进行一定的帮助。 欠条承载的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百姓对党的信任,百姓对党的支持,正是百姓的支持中国革命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0 阅读:23
茉莉花开满庭院

茉莉花开满庭院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