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都放弃了变循发动机的研发 第一,美国的两个变循环发动机项目都终止了。

娱叔 2025-01-16 11:06:18

中美两国都放弃了变循发动机的研发

第一,美国的两个变循环发动机项目都终止了。 第二,这项目原本是用来改进F35的。 第三,中国早在2014年就已经基于WS-10完成了变循环发动机验证,负责人叫王海峰,刚好他也是六代机总师。但这个项目也终止了,没下文了。 第四,2019年还是王海峰,宣布中国完成TBCC发动机方案设计,开始实机制造装机测试。MD-22出现在珠海航展,官宣最高7马赫航程8000公里。 第五,2023年王海峰当选院士。2024年底中国六代机出现。

所以,中美都抛弃了5.5代变循环发动机,只不过中国在第6代TBCC发动机上取得压倒性优势,率先列装。而美国的6代动力和六代机还在PPT里。

补充一下,杨伟说的,我们的战机设计进入自由王国。3进气道,可转换进气道是天才想法。

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可以发现,随时科技时代的发展,军备竞赛的路越发不好走,毛熊明显掉队,而鹰酱也已经步履蹒跚了,毛熊是技术资金跟不上,鹰酱就算技术跟上却是制造跟不上

变循环发动机没啥意义,对于涡扇来说,核心机的研发才是关键。未来是爆燃爆震的天下,即使是传统涡扇,也可以引入爆燃机制改造核心机。

4 阅读:25452

评论列表

马化云

马化云

68
2025-01-17 23:44

变循环发动机对推力不但没贡献,反而对推重比是负贡献,因为多了一层函道,增加了自重,降低了推重比!但可以自由切换涡扇和涡喷2种模式。[doge]涡扇适合大气稠密的2万米以下,涡喷适合2米以上的临近空间,以前的高空截击机如歼8,米格31都是涡喷![doge]变循环对战机的航程有很大的增益!肥电因为航程短,才有需要,霉菌论证过肥电装备变循环,能增加30%航程!

论语 回复 01-18 21:02
21是前线歼击机,不是高空截击机

大牛 回复 论语 01-20 07:37
21是前线歼击机,31是高空高速截击机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45
2025-01-17 18:36

变循环还是太复杂,高速阻力太大。直接爆震就点对科技树枝了

关曦 回复 01-18 16:56
所以暂时三发有必要

用户16xxx12 回复 01-18 15:39
循环爆震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45
2025-01-18 02:04

变循环在我国压根没有中止,反而在2020年已经完成了地面整机研制,因为我国的变循环采用的是结构更为精简的CDFS模式,也就是风扇压气机同轴共用且同级涡轮,重量和普通涡扇是完全一样的而且解决了高空高速时风扇的风车效应造成的无用化,CDFS的风扇就是压气机前2级通过导气通道切换内外涵道。

Roy 回复 01-21 12:32
钓鱼贴

一叶轻舟 回复 01-20 22:41
别泄密

国产牛奶

国产牛奶

28
2025-01-16 17:23

畅想七代机能掌握变形技术[爱心][爱心]

入弋眠 回复 01-19 07:47
七代机就是空天一体

风风 回复 01-21 08:26
幻影

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

21
2025-01-17 21:35

复杂度提高,性能提升有限,旋转爆轰发动机突破后自然被放弃。

振翅无澜

振翅无澜

19
2025-01-17 18:49

太空堡垒[静静吃瓜]

飞叶侠

飞叶侠

19
2025-01-18 18:09

58年美国SR71就采用变循环发动机,且试验成功多种型号,六十多年了,可能还停滞在涡喷变亚燃冲压阶段,若能实现超音速燃烧冲压,就能从三马赫冲击十马赫。

欧内斯特 回复 01-20 13:30
你就不懂

一叶轻舟 回复 01-20 22:42
那个发动机加速性太差了

西门人

西门人

18
2025-01-18 19:16

变循环发动机用于无人机比较划算,可以更远航程。

用户97xxx86

用户97xxx86

15
2025-01-18 16:22

别他妈瞎介绍,显得你懂得多吗?保不齐人民中就有“三体组织”,主动给他美爹干脏活,就按你提供的信息来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11
2025-01-18 07:32

小心碟中谍

阿鬼

阿鬼

11
2025-01-18 21:26

谁说放弃了,XA100都快完成了

用户13xxx08

用户13xxx08

8
2025-01-18 07:46

美国的发动机研究放弃了涡喷,专注于涡扇,从单个来说,后者更先进,但变循环发动机离不开涡喷,美国缺失的这个技术,所以很难推进

momo

momo

7
2025-01-19 12:11

三发动机很早之前就有这种设计了,如何解决飞控在当时做不到,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为这种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案。

海汇 回复 01-19 13:23
[无奈摊手]三发有个屁飞控难度?难的是进气道布置和不同机动状态下发动机进去效率的保持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7
2025-01-18 16:31

增加推力 亚燃冲压是更好选择 因为亚燃冲压 就是一根管子 没有压气机和涡轮死重。待10吨级亚燃冲压成熟后,应该会由原型机的涡扇升级为亚燃冲压

用户18xxx56

用户18xxx56

7
2025-01-20 12:17

前涡扇后冲压的串联式6发设计[抠鼻]

一叶轻舟 回复 01-20 22:45
别瞎扯

用户21xxx89

用户21xxx89

6
2025-01-18 05:09

未来太空战舰太空战机才是王道必由之路!🤗🤗🤗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6
2025-01-18 16:46

六代最终完整体是双三 起飞重量45吨 腹部嘉莱特+涡扇 背部高速可调DSI或多波系混压进气道+亚燃冲压。非完整体原型机是双二 起飞重量45吨 三涡扇 腹部嘉莱特 背部DSI

250

250

5
2025-01-18 20:54

为何不研究核发动机?为何不挖掘反引力物质?如果中国有反物质这种材料,那就没有必要造发动机。

踏雪威龙 回复 01-19 19:42
核动力飞机美苏又不是没造过。

我的爸爸 回复 01-21 12:10
核动力蒸汽发动机[微笑]烧开水

全球通

全球通

4
2025-01-19 02:30

可转换进气道的意思是,高超音巡航模式下三个进气道都给爆轰发动机供气。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4
2025-01-18 16:38

AMX 13 90

AMX 13 90

4
2025-01-19 12:40

说白了和超级跑车一样,平时用四个缸八个缸,需要的时候开12个16个。这个好还是加氮气好?

一叶轻舟

一叶轻舟

4
2025-01-20 22:38

中国进行了轻型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制!用于超音速无人战斗机的开发!

元宇宙

元宇宙

4
2025-01-22 16:29

爆震发动机是最简单最高效的。运用得当可以遨游太空。

大方先生

大方先生

4
2025-01-21 22:35

变循环发动机已经严重落后了

陈仙应

陈仙应

3
2025-01-17 07:38

变循环发动机怎么不要了啊

tangyuan汤圆

tangyuan汤圆

3
2025-01-18 22:27

变循环还是有潜力的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3
2025-01-18 16:27

TBCC是简化的变循环

用户12xxx96

用户12xxx96

3
2025-01-20 23:31

谁说的,听说试飞的六代机就是变循发动机。因为六代机和变循发动机没有官宣,其他的都官宣了进度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3
2025-01-18 10:23

真丑

小土豆

小土豆

3
2025-01-19 02:00

三发六代机就是变循环的思路,不过是将两台发动机上的外循环功能交给一台单独的发动机。

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

3
2025-01-18 20:01

结构太复杂,技术难度大

红潮

红潮

3
2025-01-18 22:15

反正月背,一次性投放50枚月球震感弹完成了,什么乱七八糟发动机都不是事[拍手][拍手][拍手]

大灰兔

大灰兔

3
2025-01-18 18:03

高空高速临界空间变循环起不了作用,只能针对现有战机改进。不是未来发动机发展方向。

呀呼嘿

呀呼嘿

3
2025-01-20 23:17

院士的初级条件是啥来着

花生米

花生米

3
2025-01-21 09:18

你是不是有真空风洞

用户21xxx89

用户21xxx89

2
2025-01-18 05:07

直接临近太空空间3/4/5/6/7/8万米高空!必须携带液氧液氢燃料,也可以用普通航空燃料应急使用!火箭超级发动机!🤗🤗🤗

礼拜天

礼拜天

2
2025-01-18 22:53

老美不会放弃变循环航发,通用动力已经在小批量试量产了。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2
2025-01-18 16:27

三发也谈不上天才想法 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浪淘沙

浪淘沙

2
2025-01-18 16:36

三个进气道是否可以相互调剂使用进气量!

用户13xxx53

用户13xxx53

2
2025-01-19 11:36

像王海峰,杨伟等顶级科学家必须给予顶级的安保措施

柳剑

柳剑

2
2025-01-18 17:23

你咋知道的呢?谁谁告诉你了?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2
2025-01-18 16:29

人生的目标

人生的目标

1
2025-01-18 17:23

在飞机起飞重量越来越大的前提下,发动机所占的重量比例反而小了。动力不够,那就加一台发动机,反正还可以用来发电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1
2025-01-18 16:29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1
2025-01-18 16:44

六代完整体最终是双三 起飞重量45吨

永恒、时光

永恒、时光

1
2025-01-18 17:47

变循环发动机对推力的提升很有限,只是比涡扇发动机增加了30%航程,提升也有限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2025-01-18 16:38

多波系混压式进气道 亚燃冲压用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2025-01-18 16:35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2025-01-18 16:36

用户12xxx89

用户12xxx89

2025-01-18 16:40

猜你喜欢

娱叔

娱叔

娱叔唱晚,迢迢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