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就是否出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林彪就死活不肯出兵,不论毛主席怎么劝都没用,究其原因,邓公事后的一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要问开国将帅中谁最会打仗,可能每个人心里的答案不同,但不管怎么说,林彪都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 林彪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战前,他喜欢推演战争时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把所有的步骤都算好,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肯应战。 这种打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一方面体现在能打胜仗上,因此,林彪也被称之为“常胜将军”。 但坏处同样明显,精打细算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进而可能会延误战机,本来早打能够打赢,但他这么一拖,就难了,解放战争中“打锦州”这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抗美援朝这件事上,林彪就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境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第一时间就认识到了东北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在毛主席提出要组建东北边防军后,林彪是支持的,从这里就能看出,其实林彪对保护祖国这件事是很重视的。 另外,林彪还推荐粟裕作为中国首批出兵的指挥官,但遗憾的是,粟裕因为身体原因没能胜任。 那么,志愿军的指挥工作该由谁来担任呢?毛主席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林彪。 中央会议上,大家对是否出兵展开过激烈讨论,林彪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能出兵。 在他看来,解放战争刚刚结束,新中国才建立不到一年,各个方面都没有准备好,如果贸然出兵,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过去打国民党军队还可以,现在能不能打败美军,实在没有把握。如果美军丢几个原子弹,那可够我们呛的。”林彪这样说道。 这样的话说出来,比较丧士气,毛主席讨厌泄气话,当场回复说:“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它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无非是个纸老虎。” 可现在的林彪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他又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因此,我不赞成出兵,最好不出兵。如一定要出,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方针,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是上策。” 话说到这,周总理也听不下去了,林彪的思想局限在了战场上,但毛主席和周总理除了考虑战场,还必须要顾及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周总理说:“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我们的目的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特别是现在朝鲜政府、金日成首相一再请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在常委会上的那次讨论过后,林彪明确表示不赞同出兵,但毛主席依旧没有放弃让林彪挂帅。 不久后,毛主席再次提出希望林彪领兵作战的想法,但林彪的回应是“每晚失眠,身体虚弱,怕风怕光怕声音”。 对此,毛主席开玩笑似地回复说:“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 在这之后,毛主席便没有再对林彪提出这类要求。 抗美援朝一战,证明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决策是正确的,回过头来看林彪当时的想法,很多人把他不肯出兵的原因归结于优柔寡断和身体不适。 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只能说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后来,邓公在谈论到这件事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林彪的问题所在:“林彪是一个悲观的人,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正是这种悲观情绪,会影响他的判断和决策,使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与大家相反的决定。” 邓公的这一说法在叶群的日记中也有体现,林彪对胜利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执念,让他去率领志愿军赴朝,在他看来,就像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就是否出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林彪就死活不肯出
曦月谈谈
2025-01-15 17:33:59
0
阅读:973
用户17xxx95
说得轻巧,你去打个试试?!
东风
l林彪的意思是除非侵入中国本土再打不迟,抓紧时间解放台湾收复钓鱼岛才是上策。
不会吧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