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琼瑶(10) 得知琼瑶轻生死讯时,我正在读张爱玲晚年的凄凉,读她那本《小团

鼎霄谈国内啊 2025-01-15 14:22:04

我读琼瑶(10) 得知琼瑶轻生死讯时,我正在读张爱玲晚年的凄凉,读她那本《小团圆》,想起了她曾经写过的许多金句。 琼瑶在小说和电视剧里,写过不少的继母子母慈子孝的大团圆故事。琼瑶离世后,继子女不仅没出席她的葬礼,送她最后一程,连只言片语的哀悼送别话也没一个。 人性,真的还是张爱玲写得力透纸背。就如民国话题女作家苏雪林(台岛写文半生反驳鲁迅第一人)在日记里所言,爱玲的文笔的确老辣,有些啰嗦。你对琼瑶了解多少 苏雪林和琼瑶的父亲曾是同事,都在台岛作大学教授。两家人做个邻居。我读苏雪林的日记,只记载过她借琼瑶小说来读,别的啥都没评论,倒是和琼瑶有张合影。 那照片上的琼瑶婚后育子不久,穿件旗袍,微胖、眼睛有神,是细长眼的单眼皮。和琼瑶后期发出来的个人照片,大相径庭 苏雪林在日记里未对琼瑶有过多评价,这或许也说明了她对琼瑶的态度较为平淡,仅仅是邻里间的借阅往来。而琼瑶照片的前后差异,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自我形象认知和塑造的一种转变。 张爱玲笔下的人性复杂而真实,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晚年更是颇为凄凉。她用文字撕开人性的遮羞布,那些金句仿佛一把把锐利的剑,直刺人心。 琼瑶营造的很多美好团圆情节,在她自己的身后事上却成了讽刺。她塑造的那些美好的家庭关系,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延续。她的继子女没有出现在葬礼上,没有表达哀悼,这背后的原因我不得而知,也许是家庭矛盾的积累,也许是其他更深层次的情感隔阂。 就如网友所言,第三者就是原罪,才华也掩盖不了这种原罪。 无论是张爱玲还是琼瑶,她们都是华语文学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们的作品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她们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张爱玲的文字像是冷峻的手术刀,解剖着人性的黑暗面; 琼瑶的作品则像是甜美的梦幻,编织着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梦幻与冷峻的差距,在她们自己的故事里被无限放大。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文学与生活的界限与联系到底在哪里? 是文学反映了生活的一种理想或现实,还是生活不断在为文学提供素材与反例?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些女作家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个谜题,等着我们这些读者去解读、去思考。

0 阅读:0
鼎霄谈国内啊

鼎霄谈国内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