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 铜鎏金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能满足现世人间众生的对于寿命绵长的追求,亦能接引善良的众生死后超脱轮回之苦,故此是佛教信仰中广泛流传的神祗。此尊无量寿佛作菩萨妆,头戴五叶花冠,顶结高髪髻,耳侧缯带翻卷,耳垂圆形花珰。面容庄严肃穆,厚唇仍带朱砂漆。双肩宽厚,腰部收束,显得躯体柔软。上身饰连珠式璎珞和长链,手和足部穿钏躅,珠串上宝石硕大厚实,造型较之同期的造像变化多端。
下身着长裙,双肩披大帔帛。裙子与帔帛表现手法极为写实,纹褶转折起伏,流走自然,颇为洒脱生动,表现出丝织物的柔软质感。结跏跌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脐下结禅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莲花座造型规范,花瓣饱满有力,每瓣的宽度较阔,为宣德造像之特征,同时尖端饰有卷草纹,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连珠纹。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堪称明代宫廷造像中的上品之作。
其身姿的装饰风格主要源于西藏,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标准,但面相又包含了汉族的饱满祥和,融汇了汉地的审美观念,体现了皇家气派的佛像样式,是永宣时期融合汉藏造像风格的一大突破。
这尊造像无论在造型还是工艺上,与带刻款的明代宫廷造像完全一样,特别是工艺上甚至优于一般宫廷造像,其繁缛的装饰,精细的工艺,硕大的体量,细密的铜质,远非一般宫廷造像可比。类似风格和工艺的金铜造像现存不少,经常现身于国内外博物馆和拍卖会,说明它们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它们共同见证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这些造像亦皆出自明代宫廷,它们的用途在于满足皇宫内外佛堂和皇家喇嘛庙殿堂的供奉所需,而不像那些刻款宫廷造像(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用于赏赐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推行的宗教笼络政策服务,所以它们不带刻款,也无需刻款,属于明代宫廷造像的另一种形式。
与此尊造像造型规格相似者可见佳士得香港2010年05月31日,编号1961,明宣德御製鎏金铜无量寿佛(H 57.1 cm.),另外一尊则是法国Christophe Joron Derem于2014年12月11日卖出的编号189,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H 56 cm.),以及北京保利2015年06月5日,编号6372,明宣德 铜鎏金转轮王坐莲花手观音菩萨(H 24.5 cm)。前两尊造像与本件拍品形制相同,皆属于宣德宫廷造像中少见的高浮雕作品,尤其在花冠、璎珞、臂钏和莲瓣为写实的高浮雕技艺;不同的是这两尊造像尺寸较大,本件拍品是这两尊的缩小版。其中由佳士得香港2010年春拍释出的明宣德御製鎏金铜无量寿佛跏趺坐前更暗刻有「大明宣德年施」六字楷书款,由此也可以印证,这批造像皆属于宣德宫廷造像。凡此四件作品可以见到此类宣德宫廷造像融合汉藏风格,较常规宣德「御用监」宫廷造像更为华丽,更为精细。
明代宫廷造像主要指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又称「永宣宫廷造像」或「永宣造像」,由宫廷专设的造像机构制作。宫廷造像融合汉藏两种艺术因素于一体,风格纯熟,造型完美,材质优良,雕工精细,雍容华贵,流光溢彩,具有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多方面价值。它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深度的文化艺术交流,同时也体现了明代藏式佛像和宫廷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明代冶炼和铸造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
尺寸:高27厘米
来源:保利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