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中国成功引爆了第一颗氢弹,这个消息传到法国后,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大为震怒,质问氢弹负责人和主要科学家:为什么法国还没有成功研发氢弹,而中国却抢在前面了呢? 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新疆罗布泊的上空燃起了一朵绚丽的蘑菇云,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传来,宣告中国成功研制出了氢弹。 那时候,距离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才过去了不到3年时间,这无疑是中国国防科研的一次重大飞跃。 消息传出,全世界一片哗然,别的国家都不敢相信,如此“贫穷”且“落后”的中国凭什么能这么快就研制出氢弹呢。 这其中,尤属法国总统戴高乐最为愤怒,为什么呢? 原来,在几个国家拥有原子弹过后,纷纷开启了氢弹的研制工作,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法国。 与普通原子弹相比,氢弹的威力更大,破坏力更强,不过,其研制难度也要比原子弹更高,研制工作也要更加艰难。 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时间是在1960年2月13日爆炸成功,比中国早了4年,所以,在法国人看来,法国拥有氢弹的速度也应该要快于中国。 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法国得到了其他国家知名科学家的帮助,还拥有比中国更高级的实验设备,但他们却落后了,中国率先一步试爆了氢弹。 听闻此消息的戴高乐赶紧把氢弹项目的负责人和团队领头人叫到了身边,对着他们就是一顿批评和数落,大声质问道:“我们的氢弹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搞出来,还让中国人抢在前面?” 面对戴高乐的指责,负责人和科研专家面面相觑,一脸无辜,因为他们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戴高乐见状,情绪更加激动,怒拍桌子后下了“死命令”:“必须尽快让氢弹成功试爆,否则你们都不用干了。” 在戴高乐的高压震慑下,法国把研制氢弹的工作列为了“国家大事”,最后,终于在1968年8月24日,成功在南太平洋试验场试爆,这比中国晚了1年多的时间。 不同于法国科学家优越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中国的氢弹完完全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 提起中国首颗氢弹,那就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 于敏原本主修的是工科专业,但为了国家国防建设,他毅然决然投入到了物理学研究领域当中。 在收到中央的指示后,于敏二话没说就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由于保密需要,他隐姓埋名了28年,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哪,在干什么。 那时候,国家仅有一台可用于实验的大型计算机,可国家建设不光包括国防建设,这个计算机不能光让氢弹科研人员使用,还得顾及到其他项目。 所以说,绝大多数时间,科研人员们都是靠着算盘和纸币来计算的。 于敏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当时的他知道法国也在抓紧时间研制氢弹,如果我国能先人一步研制出来,不光能长咱中国人的志气,更重要的是能让中国人在全世界挺直腰杆。 在荒凉的沙漠里,于敏和工作人员风餐露宿,克服了重重阻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后,终于在1967年6月17日这天,交给国家一个满意的答卷。 那天的报纸上,《人民日报》隆重地向全世界宣告:“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报纸上的一字一句,透露出了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于敏和千千万万爱国科研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坚韧不倒的精神,于敏是一个名字,也是一个时代,更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