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荡菜市附近开出了一条“美食街”,13家店铺,有8家是做早餐的,烧卖、烧饼、油条、馄饨、拌面、片儿川……数十种花样,每天都能吃得不重样。
这条街,也被附近的居民称为“古荡菜市早餐一条街”。
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次
每天早上7点到9点,是早餐的用餐高峰,这条不足百米的街上,总能看到来去匆匆的年轻人,也有老人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慢慢吃着油条,喝着豆浆。
古荡新村的惠阿姨每天都要带着外孙女来吃早餐。
“还是老样子,笋尖烧卖一笼?”周大姐认出了她。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后,她就忙碌起来了,赶皮、包馅、收口,上蒸笼。
盯着不断上升的雾气,惠阿姨又去隔壁点了两碗馄饨和一根油条。
惠阿姨说,自家外孙女就爱吃这家烧卖,这笋尖烧卖差不多10元一笼,皮薄馅多。
开业不到半个月,这条街的日均人流量就超过了3000人次。
古荡菜市店长倪侠超介绍,“古荡菜市早餐一条街”是古荡菜市第四次提升改造的一部分,“居民不仅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和肉,还能坐下来吃早餐”。
市场还有一个共享厨房
楼下买菜,楼上出餐。
古荡菜市还推出了“商户代炒”和“居民代炒”服务。三楼的“共享厨房”已经成为附近年轻人的“快手食堂”。
附近的商户小冯,是这里的常客,由于店铺不便开火,她经常买了菜来这边代炒:“通常,我要炒三个菜,老板还会给我打个折,免掉蔬菜的代炒费,价格相当亲民了。”
“代炒主要是为了便民,让大家吃上新鲜的饭菜。试营业几天下来,已经有不少老顾客了。”共享厨房的厨师长张青海的脑子里装着一本“百科食谱”,20年厨艺的积累,让他对八大菜系都了如指掌。
“现在是试营业阶段,主要以午餐代炒为主,到了中午饭点,人流量还是很大的。”共享厨房负责人李健介绍,为了让“代炒”不撞“档”,共享厨房特意将“商户代炒”和“居民代炒”的时间划分开:中午11点前,可以为商户提供代炒服务,11点后,为居民提供代炒服务。
等农贸市场正式开业,将继续推出早餐和晚餐代炒服务。
未来,古荡菜市还将上线“小程序点餐”,共享厨房出锅的美食,还能送餐上门。
目前,古荡菜市沿街的咖啡店和鲜花店正在装修,以后,农贸市场还将成为居民交流厨艺、享受美食和便民服务的复合型多功能空间。
菜市成为年轻人创业第一站
在农贸市场创业,能做什么?
在古荡菜市,有着不少90后。1991年的陈秋霞放弃白领工作,选择帮助爸爸经营猪肉店,她说,逃离紧张的工作环境,菜场成了心中的“乌托邦”。
从大厂“毕业”的90后成琛,选择加盟“以牛为本”,成为牛肉代理商。
前一天,成琛还待在写字楼里码字,第二天,他就会出现在古荡菜市卖牛肉。
“当时也是跟古荡菜市‘一拍即合’,市场非常支持我创业,支持力度非常大,直接减免了我两个月的房租。”对于刚步入创业的成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从临时过渡市场搬到现在的摊位,空间比以前更宽敞,位置也更好,租金不升反降,成琛很感动:“我非常推荐来古荡菜市创业,你会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老板,来3斤牛肉。”成琛挽起袖子,手起刀落,一刀切下的肉,不多也不少,丢在电子秤上正好3斤。
谁能想到,两年前的成琛,切一个骨头要花半小时,因为这件事,一直被顾客嘲笑。经过两年的成长,成琛的牛肉店也有了名气,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我是学互联网营销的,我现在要想着怎么把牛肉推销出去。”今年,成琛计划再开一家分店,“我可以再干10年,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吃到价格实惠、高品质的牛肉。”
菜市场不仅是“小切口、大民生”的直接体现,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色。
打造“一菜一早”特色农贸市场,是杭州西湖区回应民生需求的创新之举。
一菜,即“菜市场”,就是在丰富各类菜品的基础上,开辟本地特产的专区,这是满足基本的民生需求;一早,即“早餐店”,也就是引入早点、本土老字号等多种业态,打开农贸市场新消费场景。
西湖区通过打造“一菜一早”,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三餐有味”,也让更多游客体验到了“四季有景”,同时,还让青年创业者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随着消费场景不断上新,杭州的农贸市场将更有烟火气、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