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李鸿章墓被暴力炸开,陪葬品堪称寒酸,连仅有的2块大金砖都是假的!然而百姓却将其尸骨拖出墓室,挂在拖拉机上示众游行,挫骨扬灰!此举到底是为什么呢? 19世纪中叶,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丧权辱国,被列强肆意瓜分。 同一时期的日本,也遭受了外来强权的冲击。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强行打开日本国门,使其被迫成为美国的“战略物资补给站”。面对共同的外来威胁,李鸿章看到了中日合作的可能性。 李鸿章当时认为,日本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处境,同为东方国家,且文化相近。若能通过合作,与日本形成盟友关系,将是对抗列强侵略的有力保障。他积极主张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甚至多次倡议双方通过通商等方式加强联系。这一时期,中日关系确实显现出一定的“蜜月期”,清廷派遣大臣与日本商讨通商事宜,而日本也频频派出使节来华进行交流。 然而,这种表面的友好并没有持续太久。 1871年,琉球船只因风浪漂至中国台湾后,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导致数十名琉球人被杀。虽然清政府介入并保护了剩余船员,但此事却被日本抓住不放。日本以琉球“为属邦”为由,强行将这一事件转化为与清政府的矛盾,并派兵攻占台湾。 清政府起初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直到日本军队在台湾岛肆意妄为,甚至建立了管理机构,才开始有所行动。然而,面对日本的挑衅,清政府既无意应战,又缺乏有效的外交策略,只能通过谈判赔款50万两白银了结。这一事件表明,日本的野心早已不局限于“和平相处”,而是逐步显现出侵略倾向。 李鸿章对日本的态度也在此刻发生了变化。他清楚地意识到,日本不再是可以依靠的盟友,而是需要严加防范的潜在威胁。自此,他从“联日”转向“防日”,开始推动清政府建立一支现代化海军,以应对日本及其他列强的威胁。 此时的日本,已经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通过向西方学习,日本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快速崛起为亚洲最强的工业化国家。而清政府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却未能真正认识到危机的迫切性。 1876年,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的一次谈话中,李鸿章以一种轻视的态度评论日本的改革,认为“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并嘲笑日本正在变成“四不像”。然而,这场对话之后不到二十年,日本就以“富国强兵”的姿态,将矛头指向中国,并在甲午战争中彻底击败了清政府。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体系,还进一步明确了对外扩张的战略目标。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设立“冲绳县”。李鸿章的“联日”政策彻底破产,而日本也开始将侵略的目光投向清政府的藩属朝鲜。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已在朝鲜半岛频频挑衅。李鸿章意识到朝鲜对中国的重要性,认为若失去朝鲜这一屏障,中国东北将面临直接威胁。然而,他并不主张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让朝鲜自保。尽管他多次建议朝鲜开放通商,加强自身实力,但朝鲜并未采纳。 1894年,日本借“东学党起义”之名,派兵进入朝鲜,并制造了一系列事端。清政府被迫与日本展开正面对抗。 但无论是海战还是陆战,清军都因装备落后、指挥不力而节节败退。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旅顺大屠杀震惊世界,清政府彻底失去了与日本谈判的资本。 面对一败涂地的局面,李鸿章被迫作为清政府的代表,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极为屈辱,中国不仅赔偿大量白银,还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 虽然在列强干涉下,辽东半岛被暂时归还,但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东亚列强的牺牲品。 1958年的一天,安徽大兴集乡的人们听到一声巨响,循声望去,李鸿章的陵墓被炸开了。大家纷纷赶去一探究竟,没想到看到了让人愤怒的一幕。 大家都以为他的陪葬品肯定价值连城。然而当人们走进墓室,却大失所望。除了李鸿章和夫人赵小莲的棺椁,就只有寥寥几件随葬品:李鸿章棺内有一本自传、眼镜、怀表、七星宝剑,以及七枚摆成北斗星状的金币;赵小莲棺内则有两块三十斤重的金砖。 让人更加愤怒的是,经专家检验,这两块金砖竟然只是镀了一层金的铜砖!巨大的反差让人们难以接受,费了这么大力气,就挖出这些"破烂"吗? 愤怒的人群将李鸿章的遗骸从棺椁中拖出,绑在拖拉机后面,在当地示众游行,最后挫骨扬灰,把骨灰抛撒得无影无踪。 百姓如此愤怒,固然有捞不到"油水"的失望,但更多的是对李鸿章这个人的愤恨。作为晚清朝廷的重臣,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李鸿章却没能力挽狂澜,反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大片国土割让出去,民族利益遭到严重损害。 让人更加不满的是,这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辛丑条约》,正是由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的。这些"卖国"之举,让他彻底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这次挖墓事件反映了民众对李鸿章的极端不满,作为晚清的权贵,不仅救国无能,还火中取栗,把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下,把国家利益出卖,最后却只留下两块镀金的铜砖,难怪会激起民愤,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1958年,李鸿章墓被暴力炸开,陪葬品堪称寒酸,连仅有的2块大金砖都是假的!然而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13 19:20:36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