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了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说起科举这一选

修竹崽史册 2025-01-13 19:15:06

古代中了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其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说起科举这一选拔人才的“神器”历史相当悠久,打宋朝往后更是日臻完善,每三年一回,考场就成了全国书生的“战场”。   大家从童试、院试一路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乡试、会试,最终能站在殿试现场的无一不是满腹经纶的精英。   殿试分出的三甲——状元、榜眼、探花,更是精英中的翘楚,状元更是独占鳌头荣耀加身,那探花咋还能逆袭比状元还招人稀罕呢?   早年间,“探花”压根和科举名次不沾边,唐朝的时候,进士及第可是超级大喜事,皇帝会在风光旖旎的杏园大摆盛宴,搞一场热热闹闹的庆典。   这时候有个新奇又风雅的环节,要挑出两位模样英俊、身姿潇洒的才子充当“探花使”,二人身负重任,要先在花园里穿梭采撷鲜花,再喜气洋洋地去迎接新晋状元郎。   好家伙,就这一番操作下来,“探花使”瞬间成了全场焦点风头无两,达官显贵们心里直琢磨:这不就是理想女婿的模样嘛!   于是比起状元他们对“探花使”更感兴趣,这俩字儿的热度也就蹭蹭往上涨,只可惜岁月变迁,五代、北宋时杏园不知出了啥变故,这场浪漫又风雅的“探花宴”渐渐没了声响。   等到南宋时期,“探花”才正式变身,成了殿试第三名的代名词。   探花为啥在择婿市场这么“豪横”呢?关键就在于这头衔自带的双重光环,古代选女婿那讲究可多了去了,不光要肚子里有墨水,模样还得周正帅气,探花恰好完美符合。   颜值与才华集于一身,站出去就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反观状元评选有时候还真有点玄乎。   虽说科考是凭本事答题,可最后拍板定状元的是皇帝,这主观因素就掺进来了。   就拿明成祖朱棣来说,有一回选状元他瞅见一个叫“孙日恭”的,不知怎的看成了“孙暴”,心里立马不痛快。   为啥呢?他这皇位得来有点波折,对“暴”字敏感得很,旁人怎么解释都没用,直接把人排除在外。   转头瞧见“邢宽”,觉得名字寓意“行政宽和”,正契合自己想塑造的晚年形象,大手一挥,名次靠后的邢宽就成了状元。   这么一看,探花的学识不见得比状元差多少,还多了颜值这张王牌,在婚恋市场可不就大受欢迎嘛。   科举前三名虽说都是天之骄子,可官位差距没想象中那么大,但探花要是运气爆棚被皇室相中成了驸马爷,那可就等于搭上了青云梯一飞冲天。   普通书生想在官场混出名堂难于登天,得熬资历、拼人脉、等机遇,还不一定能熬出头,要是成了皇亲国戚那可就不一样了,资源人脉滚滚而来。   明孝宗年间的谢丕,中了探花后摇身一变成为驸马,一下子成了皇帝眼前的红人,仕途顺遂得让人眼红。   所以啊,在古代那个看重门第、讲究机缘的社会里,探花身上融合了才学、颜值与潜在的富贵机遇,难怪有时候比状元还招人惦记,让无数士子梦寐以求。   这科举背后的门道还真是趣味横生,藏着不少古人的生活智慧与理想追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状元、榜眼、探花的历史由来?》

0 阅读:9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