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开年5笔并购重组终止涉及这些标的《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以来

佛山打板 2025-01-12 18:09:35

A股开年5笔并购重组终止 涉及这些标的

《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重组失败。之前受到关注的是,“血王”上海莱士(002252)与海尔生物(688139)的换股吸收合并重组案。随着重组的终止,该笔交易也宣告失败。

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但并购重组潮下,也有不少公司按下“停止键”。《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除今年1月终止并购重组的5家,2024年12月更有接近15家上市公司终止重组。

创道投资咨询合伙人步日欣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交易案类型来看,并购成功的概率本来就很低。“一方面,并购时要考虑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有效协同,这使得资产匹配难度较高;另一方面,很多并购交易处于早期阶段。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变故的可能性很大。”

1月并购重组失败案增至5家

以最新公告并购失败的美利信来看,其拟并购对象为VOIT Automotive GmbH(简称,“德国公司”)97%股权以及Voit Polska Sp. Zo.o.(简称,“波兰公司”)100%股权。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美利信拟收购德国和波兰两家公司均为零部件供应商,后者分别为采埃孚、博世供应商,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布局欧洲本地化生产制造基地 。但出于审慎性考虑,该交易最终未就补充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使得美利信的这一大动作“戛然而止。”

无独有偶,奥康国际(603001)拟收购的存储芯片公司——联和存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也因为具体方案、交易条件未最终达成实质性协议,最终交易终止。《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联和存储是典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估值上,联和存储于2024年12月经历过一轮股权转让,北京昌发展旗下基金受让了2.47%股权。根据昌发展(873943)的收购公告,其以300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联和存储2.13%的股份,以此计算,联和存储对应估值为14.08亿元。

同样,杭州高新(300478)准备收购杭州睿新所持51%股权的太阳高新,是一家新材料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橡塑材料的研发。近年来,太阳高新业绩向好。2022年、2023年,太阳高新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分别为244万元、735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太阳高新的营业收入为2.42亿元,净利润达485万元。

此外,在并购交易终止案中,雅运股份(603790)和华是科技(301218)拟分别收购的成都鹰明智通、中实汇智(杭州),前者运营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后者则聚焦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集成,也是新兴产业,与产业升级换代有关。

步日欣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上市公司掀并购潮来看,扶持新兴产业的接力棒,已然从一级市场交到了上市公司手。“但随着并购交易的推进,购买方可能发现包括多元化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的并购效果,不及预期。”

实际上,一项并购事宜从筹划到成功,中间有许多“步”要走。多位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的投资人士认为,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变数,都可能造成并购交易失败。

步日欣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公告中常表示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折射出“价格”不一定是主要因素。“因为价格往往在并购早期就已达成初步意向,谈判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才是最大‘拦路虎’。”

在他看来,尤其是业务协同性、尽调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以及出现被并购方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基本面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影响并购成功的核心因素。

采访中,另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士透露:由于并购估值较低,各轮投资人进入的时间节点不同,造成估值差异,使得并购交易最终还可能存在价格倒挂的现象。

“这样,谈判到最后平衡各方投资人的利益,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在一般情况下,为了推动并购重组继续,创始人都会给予一定补偿,但也有小股东会选择继续留着股份,不参与并购交易的股权退出。”

此外,该投资人士还谈到,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出现上市公司都已经公告并购重组方案了,但被并购的小股东们依然投反对票的情况……

基于此,资深保荐代表人王骥跃对《科创板日报》记者直言:“并购重组时,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从交易双方到交易双方的大中小股东,从员工、供应商客户到属地政府、税务成本……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如果哪一个环节没谈好,后续谈判则无法进行下去。”

就尽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看,联创光电(600363)对联创超导的收购就是一起典型案例,后者在尽调过程中被发现2023年度个别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涉及收入确认问题;此外,标的公司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即将失效。这使得联创光电以3.6亿元和1.3亿元收购联创超导的计划,最终“泡汤”。

这笔溢价20倍的收购,对于联创光电而言存在一定风险。王骥跃认为,并购时,买方应该比卖方更谨慎。“真正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并购,应该是基于产业逻辑的升级换代;如果是炒作概念、股价,到最后多是一地鸡毛。”

根据过往数据,王冀跃表示,并购重组中,每年能落地的“借壳”都是个位数,个别年份会达到两位数,但也不会超过20%。因此,并购重组表面热闹背后,能落地的实则并不多。

0 阅读:11
佛山打板

佛山打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