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峡谷中的明代军堡

复古莎萝蔓蛇 2025-01-12 16:15:19
「沿河城」航拍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村,永定河南岸,是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座关堡,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9年),属真保镇紫荆关路管辖,是真保镇辖区的最北端。堡城平面近似半圆形,周长约1200米。北墙邻近河道呈直线,长约430米,两端筑有角台,中间设三座马面,城墙其余部分依山而建,呈一条向南凸出的弧线。墙体土石混筑,外包块石垒砌。 城东西各辟一门,东门为万安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毁,近年重建。西门为永胜门(图2,图3),保存较好,现门外北侧有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立「沿河口修城记」碑。东西两门之间有一条主街贯穿全城。城南北墙还各有一券形水门,北水门附近城墙顶部有垛墙存留(图9)。城内外曾有多座寺庙,今仅存西门内的戏台(图11,图12),以及西门外约700米的柏山寺。城内还保留有一些古民居建筑,主要集中在主街中段南侧(图10)。2014年,沿河城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沿河城周边地势险峻,仅在山谷隘口处建有零散的敌台和长城墙体。目前已知沿河城共管辖十五座有编号敌台和两座未编号敌台,从沿河城向西南延续至小龙门,均在今门头沟区境内。沿字一号台和沿字二号台位于沿河城西北约300米永定河两岸山崖上,永定河在这里与刘家峪沟相会,由自北向南转而向东流去,两座敌台正好扼守这一转角。一号台在西南,损毁严重,几无遗迹可寻(图14)。二号台在东北,现存石砌台基,以及与其相连的一小段向北延伸的长城墙体(图16,图17)。此外,在沿河城东的山岭上也有一小段墙体,城南还有两座烽火台。 沿河城西的沿河口村有沿字三、四、五号台,保存十分完好,将另文详述。1984年。「沿河城与敌台」被列入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沿河城作为「长城」子项成为国保。 明长城沿字敌台系列持续更新中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