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区的跨年道教大展:投龙。展期从12月1日开始到3月2日。
本次展览是全国范围内首个聚焦道教祭祀「投龙」的主题展览,由北大李零教授当学术指导,有极高的文化科普作用。展览汇集了全国40家文博机构的230件(套)文物,分为「山川有灵:先秦秦汉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晋唐之际投龙的出现和兴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际的投龙」「澄怀观道:山水中的文人传统」四个单元,展示中国自古以来的山川信仰和投龙祭祀内容。
「投龙」是将写有谢罪、祈愿的文简,与金龙、金钮、玉璧等仪式性器物用青丝捆扎,一并投入山川之中的仪式,以祈求皇帝福寿、国家平安。
投龙源自中国商周至秦汉的山川祭祀和盟誓仪式,图2是战国齐国在山东泰安东更道埋藏的祭天铜器。图3-4是战国时期秦骃因病向华山祈求康复的玉简,有人认为秦骃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也有人认为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总之投玉简祈福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
经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整理、改革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完整的投龙仪式。在这一仪式中,龙是升天的信使,被认为是将祈愿文书送达神灵的关键。图1和图9是宋代和唐代的投金龙实物。图5是唐玄宗祭祀南岳衡山的铜简。图6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在扬州西山洞府的投龙玉璧,宋代被人找到后当做了陪葬品,出土于浙江黄岩的南宋赵伯澐墓。浙江出土了很多吴越国的钱王银简,图7是钱镠的银简,同类的有很多。宋代道教盛行,投龙仪式更加频繁普遍,各地出土了很多宋代皇帝投的玉简。本来展线上有个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徽宗玉简,但是只展出一个月,元旦之后被送回国博库房了。现在最珍贵的是茅山道院收藏的宋理宗祭祀茅山的玉简(图8),这是茅山的至宝,从来没展出过,这次能拿出来真是难得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