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靖难之役时,朱棣扎营于宫墙外等待。谁知,宫城内突然火光冲天,他十分慌乱,立刻进城,却发现建文帝不见了。不久,朱棣布告天下:建文帝已死。 建文帝真的死了吗?朱棣想了22年,直到临终前一年才找到答案。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孙,明朝第 2位皇帝。他父亲朱标是太子,1392年病死,朱元璋马上立他为皇太孙。 在古代,有长子死,长孙继承的制度,朱元璋给天下的说法是这样。 但事实上,朱元璋认为,仗都他打完了,国家需要的是文治天下,而朱标以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正是按他的设想培养出来的君王。 那父亲已死,儿子接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因此,即便朱元璋曾说过朱棣蕞像他,但是朱元璋却在临终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他相信在朱允炆的治理下,国家会更加强盛。 然而,世事难料,朱元璋去世才4年,建文帝朱允炆却失去了皇位,人也不知影踪。 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他心里是很憋屈的。 而侄子建文帝心里也很清楚,散落在各地的藩王叔叔们各个都磨拳霍霍,他们手上都有兵权,尤以燕王势力强大,哪天可能就出乱子了。 1398年,建文帝刚登基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向叔叔们下手了,削藩。 周王,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被认为朱棣的助手,被第 1个收拾,被贬为普通百姓,迁往云南。 紧接着是代王,岷王,湘王,齐王……死的死,贬的贬。 在这场较量中,朱棣很快就闻到了阴谋。其实,他是想当皇帝,但不想造 反。 于是,他找了个不是理由,又胜似理由的理由:朝中有奸臣,要出兵“靖难”,以清君侧。 靖难,平定叛乱的意思。 好了,这下,师出有名了。 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怎么会是经常打仗的武将呢?朱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 1402年,靖难成功。可是,建文帝却消失不见了。 本来朱棣到了南京城,并不想马上攻入内城,而是想等建文帝自 杀,或投降。 他觉得建文帝就只有这两条路可走了。 可惜,朱棣这次失算了。 当朱棣命令士兵在宫墙外驻扎时,却看到宫城内火光冲天,烧了。 他看着那火烧的地方,心里慌得很,一边命令士兵即刻进城。 不为救火,蕞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建文帝!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可,当他把皇宫翻了三千遍,就差把地砖掀起来了,还是不见建文帝的踪影。 这个人就这样消失了。 朱棣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连尸体都没找到,万一哪天蹦出来,那不是又要天下大乱? 就像那“朱三太子”在清朝蹦达了一百多年之久,多糟心哪。 那就要找。但,这不能公开找。 理由有3: 1,不能发寻人启事,谁会自投罗网呢? 2,不能发通缉令,建文帝并没有错,对吧? 3,不能公开寻人,这等于告诉世人:建文帝还活着,那些支持他的人一定会公然反抗朱棣的。 朱棣是个聪明人,他想出了个好办法。 首先,对外公布建文帝的死讯。 这样做的好处有太多,或告诉那些建文帝的忠臣们,你们死心吧,或告诉将来想冒充建文帝的人,你一定是假的。 好笑的是,后来真有个老和尚出来搞诈 骗,说自己是建文帝,当然,结局可想而知了。 其次,暗中派人找建文帝。 一个叫胡濙,负责国内,另一个叫郑和,负责海外,没错,是下西洋的郑和,没想到吧,其实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找寻建文帝的下落。 1407年,胡濙出发公干,名义是寻找仙人。这一去便是16年之久。 1422年,胡濙突然就回朝复命。一回到北京,他连家都不回,就先进宫跟朱棣汇报工作了。 当时朱棣已经躺在床上休息了,一听说他回来,就立刻见他。 两个人一直谈到凌晨,之后,朱棣不再找建文帝了。 没人知道他俩具体谈了什么内容,但《明史》上写着:建文帝已死。 (《明史·胡濙传》: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 漏下四鼓乃出。) 翌年,明成祖朱棣去世。 朱棣,永乐帝,42岁称帝,64岁去世,他的一生很清楚。 但建文帝,1377年出生,却不知道他何时去世。 虽说《明史》记载1402年死去,那就是活了25岁,可是明朝史料大都认为建文帝并没有死。 或许他真的没有死,就像影视剧《大明风华》设定的,他后来出家当了和尚,看淡了一切。 在剧中,朱棣问了建文帝他想要的答案,朱棣不想追究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1402年,靖难之役时,朱棣扎营于宫墙外等待。谁知,宫城内突然火光冲天,他十分慌
荒沙历史吖
2025-01-11 17:24:15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