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有一个国民党士兵饿的实在受不了了,跑到了解放军阵地,竟然背回一袋子馒头。战友们一拥而上,兴奋的问他馒头哪来的?他回:“跟解放军借的!”
最初在内战前,蒋介石是占据着极大优势的,魏德迈曾向美国政府谏言“日本投降的条件中应该规定,不准把日本人及美军的武装交给共产党部队,必须交给国民政府。”
最后杜鲁门还直接人认同了此建议,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维持秩序,只有等到蒋介石的军队到来时,日本军队才能向他们投降。
何应钦还在当时下达命令,日本陆海空军不得向非自己和蒋介石所指定的部队指挥官投降缴械,不得其他人交出枪械也不得交出任何物资。
美国还调动运输力量帮蒋介石调兵遣将,抢占大城市和战略要点。比如美国将当时的94军直接空运到上海,93军空运到北平。累计帮助累计搬运13个军47万的兵力。其他方面就更不必提了,直接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除美国外,当时苏联政府也是明确表示是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还在1945年8月4日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还几次对美国政府表示,愿意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军队,统一国民政府。
在这种优势情况下,兵力武装以及所支持的国家都远强于我军的情况下,蒋介石是怎样落败的呢?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人心。
在1948年10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两大野战军及其他部队累计共6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同国80万国民党部队进行了淮海战役。
而第一阶段便是对付黄百韬兵团,最后黄百韬被击毙,第七兵团被全歼。而张克侠等率2.3万多人起义。
歼灭黄百韬后不久,便是第二阶段头在双堆集同黄维兵团的决战。
在11月25日时,彼时的黄维已经颇能感受到几分山穷水尽的味道了。蒋介石原本也是打算派人去援助黄维的,可去支援黄梅的两路兵马,一队是邱清泉孙元良,他们因遭到阻击无法再继续前进,另一队是李延年,刘汝明,之前因为害怕被歼灭直接撤退转移了。
无援军支援的黄维兵团将陷入孤军奋战之境,在当时也算是彻底困死在了双堆集。
这一困不得了,除了要与我军交战继续赋予顽抗外,黄维兵团所需要还要面对的困局之一便是粮食和物资的短缺。
国民党方面自然是派飞机空投武器装备和粮食物资的,但是后来随着两军交战越发激烈,部分时候大多都是匆匆投完物资 不敢有片刻停留,便直接飞走了。
很多情况下,部分物资都投到了我军的阵地上。这种情况下,黄维兵团内的粮食短缺现象自然也越发严重,更何况内战打久了,战士们早就也已厌烦疲倦,想家了。解放军又优待俘虏,何必再打下去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101师起义了,23师投诚了,还有逐渐增多之态势。
我党方面民心相向,而国民党方面则在逐渐失人心。在12月10日。85是255团的战士们也撑不住了,因为物资短缺,天气寒冷,他们几乎处于饥寒交迫之境,饿的有些前胸贴后背了。
25团的副班长郭占山觉得此时不投降,更待何时?难道让战士们活生生饿死吗?还是空耗于毫无意义的内战,血染此地呢?
将日军将小鬼子赶出中原,为国牺牲,那是殉国,是光荣。跟自己的国人内战,做无意义的牺牲,又何必执着呢?
本着这样的想法,郭占山便举着小白旗逐渐靠近我军阵地,在被我军的哨兵率先发现后,他也交代了自己投降的打算,并表示“自己和战士们已经饿了三天了,能否先给点儿干粮?”
闻到门香喷喷的馒头味后,郭占山直接狼吞虎咽,直接吞了4个,然后又跟解放军要了一麻袋的馒头,说要带回去给其他战士们吃,说吃饱后就带领大家来投降。
我军本着人道主义的打算,也给了他们最基本的信任。而郭占山在带回去这一袋子馒头后,也的确如约率领战士们投降我军。
这不仅仅一麻袋馒头,也不仅仅是一份信任,而是显示了那份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显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一袋子馒头,数颗战士之心的感化。一袋子馒头,我军仁德理念的展示,都从这一袋馒头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